截至10月30日,腾俊国际陆港2025年通过“中老铁路+保税”模式进口的老挝钾肥入库量已突破5万吨,货值突破亿元。这一数字体现了腾俊国际陆港运营团队的专业性与创新力,凸显了腾俊国际陆港作为中老铁路进入昆明第一站的枢纽价值,更彰显了我国在构建多元化钾肥进口格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战略成果。
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中储存的老挝钾肥
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主要营养元素之一,钾肥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氮肥、磷肥相对充足,但钾肥一直处于匮乏状态,长期依赖进口。长期以来,全球钾肥市场被少数国家寡头掌控,地缘政治波动极易引发供应中断风险,开拓稳定多元的进口渠道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老挝凭借丰富的钾矿储量与中老铁路的通道优势,成为我国钾肥进口的重要新兴来源地,2024年我国从老挝进口钾肥已达207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6%,较2021年的6%实现跨越式增长。
腾俊国际陆港运营团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全国首创“中老铁路+保税”的创新模式,为老挝钾肥进口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解决方案。
首次通过“中老铁路+保税”模式进口的老挝钾肥
依托腾俊国际陆港的区位与功能双重优势,“中老铁路+保税”模式实现了与中老铁路货物运输的高效无缝中转,显著缩短了化肥的中转运输时间,提升了整体物流效率。同时,腾俊保税物流中心还享有“进口暂缓缴税、出口提前退税、区内流转免税”等一系列政策优惠,可以整进零出、延缓缴税。据客户反馈,该模式降低了物流成本,极大减轻了企业仓储和资金周转压力,为冬储春耕时节化肥储备充足、价格稳定提供保障。
目前,“中老铁路+保税”模式已形成进口老挝钾肥+出口硫酸铵的双向贸易流通,为腾俊国际陆港国际化肥交易集散中心的资源集聚、流通顺畅提供坚实保障。11月6日,“昆明国际化肥交易集散中心”在腾俊国际陆港正式揭牌,标志其迈入规模化运营的新阶段。
国际化肥交易集散中心的运营,不仅有效衔接了国内外买方和卖方市场,更筑牢了区域化肥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防线。在全球供应链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中心正逐步打造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化肥产业定价中心与供应链服务枢纽,为保障国家农业生产安全、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腾俊国际陆港化肥装卸作业场景
“中老铁路+保税”模式为老挝钾肥进口开辟了一条稳定通道,对保障化肥供应链产业链韧性与安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腾俊国际陆港将进一步拓展中老铁路跨境物流通道效能,丰富国际化肥交易集散中心的服务品类,让更多优质农资产品高效流通,为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上一篇:原创 现货黄金再上4000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