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ST高鸿正式从A股市场摘牌。 这家拥有27年上市历史的老牌公司,以连续35个跌停的极端方式告别资本市场。
公司股价从2025年8月8日的2.21元一路暴跌至退市时的0.38元,跌幅超过80%。 截至退市,公司仍有8.38万户股东被套,人均持有1.35万股,最多亏损达98.1%。
证监会调查结果显示,ST高鸿从2015年至2023年连续九年进行财务造假。 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98.7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
造假规模在2019年达到顶峰,当年虚增营业收入高达56.34亿元,占披露营收比例的49.38%。 同一年虚增利润2190.52万元,占利润总额绝对值的64.88%。
2020年,公司通过虚假数据成功实施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2.50亿元,构成欺诈发行。
ST高鸿的财务造假主要采用两种“虚假贸易”手段。 2015年至2021年,公司通过子公司高鸿科技参与南京庆亚实际控制人江庆组织的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
这些交易的供应商和客户均由江庆一人联系撮合,业务资金、合同和物流单据流转形成闭环,但没有实际货物流转。
从2018年开始,公司扩大造假范围,通过子公司高鸿数据等开展IT系统、服务器等产品的虚假贸易。 2022年和2023年,造假业务进一步扩展到服务器领域,分别虚增营收7.35亿元和3.94亿元。
此案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曹秉蛟与江庆这对夫妻档的配合造假。 曹秉蛟时任ST高鸿董事,其配偶江庆是南京庆亚的实际控制人。
曹秉蛟在知晓相关笔记本电脑贸易业务无商业实质的情况下,未对收入确认提出异议。 他还接受江庆委托管理虚假贸易业务、审批资金付款申请,直接导致2022年和2023年年报虚假记载。
这种“亲属 商业伙伴”的双重关系,为长达九年的造假提供了便利条件。
2025年8月8日,证监会对ST高鸿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开出1.6亿元的巨额罚单。 其中公司被罚1.35亿元,包括因定期报告虚假记载罚款1000万元,因欺诈发行罚款1.25亿元。
董事长付景林被罚750万元,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时任财务总监丁明锋被罚600万元,市场禁入5年。
配合造假的第三方江庆被处以700万元罚款,同样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这是继“越博动力案”后,监管层第二例对配合造假第三方进行直接处罚的案件。
从2025年8月8日开始,ST高鸿股价开启连续跌停模式。 在35个交易日内,该股出现33个跌停板,股价从2.21元暴跌至0.38元,累计跌幅超过80%。
在第24个跌停后,股价曾短暂开板两天,吸引了一些投机者入场博反弹。 然而短暂开板后,股价再次开启一字跌停走势,直至退市都未再开板。
2025年9月26日,公司股票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 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不进入退市整理期,直接摘牌。
ST高鸿2025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5.71亿元,同比下降44.64%。 归母净利润为亏损4.32亿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的6291万元急剧扩大。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涉及诉讼、仲裁总金额高达32.73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合并报表净资产的398.68%。 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公司贷款逾期,2025年上半年计提逾期借款的罚息和复利计息导致利息支出大幅增长。
公司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均为负值。 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上海古北律师事务所吴立骏律师表示,在2016年3月27日至2024年4月29日期间买入ST高鸿股票,并在2024年4月29日收盘时仍持有该股票的受损投资者,或可向公司索赔。
上海沪紫律师事务所刘鹏律师也指出,目前判断在2016年3月22日至2024年4月29日期间买入,且在2024年4月30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该股票的受损投资者,有机会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即使上市公司退市,也不影响符合条件的受损投资者依法享有的索赔权利。
ST高鸿成立于1998年,原控股股东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隶属国资委央企中国信科集团。 2022年3月,因推荐的董事候选人未获当选,电信研究院不再是控股股东,公司变更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股权高度分散后,第一大股东持股仅12.86%,导致监督缺位,管理层权力失去制衡。 公司治理出现问题,最终走上了财务造假的不归路。
退市后的ST高鸿将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老三板)挂牌转让。 公司已与太平洋证券签订《委托股票转让协议》,聘请其为代办机构。
面对32.73亿元的累计诉讼和巨亏业绩,即使转到老三板,等待8万多股东的,仍将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艰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