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环球时报》就美国查获大量比特币并指控陈志一案展开技术分析。
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政府此前宣布查获大量比特币,并指控陈志是加密货币相关欺诈活动的“幕后主使”。
对此,美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将该事件称为“盗贼之间的争吵”,认为是由“国家级黑客组织”策划的。
美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在报告中详细描述了整个比特币盗窃事件,分析了攻击的每个阶段,并对bitcoin网络的安全机制进行了评估。
报道提及,2020年12月29日,鹿边加密货币矿池遭遇重大攻击,约127272枚比特币被盗。
按当时价值计算,这些比特币约合35亿美元,如今其价值已接近150亿美元。
报告显示,攻击发生后,陈志与王子集团分别在2021年初和2022年7月,多次在区块链上发布消息,希望能归还被盗比特币,并表示愿意支付赎金,但黑客组织始终未予以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所有被盗比特币在黑客控制的钱包中存放了近四年时间。
通常情况下,黑客会迅速出售窃取的资产,这种异常情况让美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推测,该事件可能是“由国家级黑客组织运营的复杂行动”。
时间来到2024年6月,被盗的比特币被转移至一个新钱包并留存其中。
之后,这些比特币被激活,最终发送到了美国区块链追踪工具ARKHAM识别出的、隶属于美国政府的最后几个钱包地址。
2024年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对外公布两项关键行动:一是正式对陈志提起诉讼,二是宣布查获与陈志及太子集团存在关联的12.7万枚比特币。
这一数量引发多方关注,而美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在相关报告中进一步指出。
经技术核查,美国此次查获的比特币数量,与2020年12月29日鹿边加密货币矿池遭黑客攻击被盗的比特币数量完全吻合。
当时被盗的127272枚比特币,如今价值已从约35亿美元升至近150亿美元。
基于这一关键证据,美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提出核心观点:自2020年矿池被盗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或通过黑客技术手段,将本属于陈志的12.7万枚比特币“窃取”,使得原本的黑客盗窃事件,演变为一场“由国家级组织策划的窃贼之间的争吵”。
此外,美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明确表示其研究结论与美国司法部的起诉书存在矛盾。
美国司法部称查获的比特币均为非法来源,而太子集团则始终坚称自身在相关事件中“完全符合法律标准”,双方立场对立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