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清晨八点,观山湖金融城一家精品咖啡店内,咖啡师小陈将一杯拿铁递给老顾客龚星宇。作为贵阳编程猫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自去年公司成功实现“上规”目标以来,企业发展迈入新阶段,龚星宇也愈加忙碌。接过咖啡,他快步走向电梯,与几位手捧文件夹的年轻人并肩等待。
“五年前,这栋楼里还能听见脚步的回声,”龚星宇看着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笑道,“现在早高峰等电梯都要排两分钟。”
这样的“甜蜜的拥挤”,正是“十四五”期间观山湖现代服务产业试验区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数据显示,试验区楼宇空置率已从“十三五”末的33.53%降至13.09%,意味着每十间办公室中,近九间都有企业入驻。
“我们见证了楼宇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观山湖现代服务产业试验区经济研究处处长陈鹏站在智能大屏前说道。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区2.37万户楼宇主体的经营数据。面对曾经的发展瓶颈,试验区选择了一条打造产业生态的新路,“楼长”这个新头衔应运而生。
“我们就像医院的‘分诊台’,”陈鹏形象地比喻,“物业问题找物业公司,用工需求对接人才部门,金融难题链接金融城资源。”精准的服务让企业诉求不出楼宇就能得到响应。
线下服务的同时,线上的“智慧大脑”也在持续进化。“观观楼宇汇”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联通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数据,彻底摸清了全区137栋楼宇的“家底”,将楼宇空置面积、产业分布等数据一图尽览,助力政府实现精准招商与资源匹配。同时,平台打造的“企求智办”联动服务机制,能快速响应企业诉求,提升了入驻企业的满意度与发展信心。
在这片热土上,15栋特色产业楼宇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形成了独特的“竖起来的园区”景观。文化传媒、金融服务、大数据产业在不同楼宇中集聚发展,键盘声此起彼伏,奏响着产业发展的交响曲。
作为全省首个现代服务产业试验区,观山湖在金融服务领域展现出强大吸引力。位于试验区内的观山湖基金小镇,是全省唯一的金融服务类特色小镇,如今已成为资本的“强磁场”。截至今年10月,这里已集聚59家基金企业,认缴规模达1625.65亿元,成为全省母基金集聚核心区。这些资本活水正源源不断地滋养实体经济。
“基金累计投资项目610个,覆盖制造业、数字经济等18个行业。”陈鹏介绍,通过“基金招商”模式,已成功引入23家优质企业落地,形成“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
楼宇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更精细的服务创新。几栋重点楼宇底层,设计新颖的“小盒子”商业空间正在紧张装修,准备引入精品咖啡、轻食简餐。
“我们要让人才既能高效工作,也能惬意生活。”陈鹏表示,最新调查显示,企业对楼宇周边配套的满意度已达95%。“我们正在推动‘楼宇+街区’融合发展,让企业员工‘足不出楼’就能享受高品质服务。”试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企业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试验区的规划室里,工作人员正在精心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
“目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制定新的现代服务产业发展规划,”陈鹏透露,未来,高铁中心片区5.32平方公里的未开发区域,与百花片区6.7平方公里的未开发地块将形成错位发展新格局。一边聚焦高端酒店、文创项目,一边瞄准康养产业、总部经济,共同构筑观山湖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