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险企陆续发布2024年“成绩单”,AI发展令人眼前一亮。行业人士普遍认为,AI已经不仅是技术工具,也是重塑行业逻辑的系统性变量,为销售、核保、风控、理赔、产品创新等全业务全价值链条赋能。
AI战略版图日渐清晰
安永发布的《2025全球保险业展望》报告指出,“数据策略和AI技术是保险业把握增长的关键。”当前,保险行业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均将科技、AI等提升至集团战略层面。
从五大上市险企发布的2024年报信息来看,都谈到了科技赋能。如人保的“六个统一”智能底座建设(算力底座、技术路线、数据底座、智能底座、安全底座和自主可控方案),中国平安的“953”科技矩阵,中国太保的“AI+”战略,国寿的数智技术与运营服务的有机融合等。
头部险企相继发布AI战略规划,离不开“一把手”决策部署。中国人保副总裁张金海表示,人保集团紧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应用探索,在风控、销售、承保、理赔等主要场景持续构建智能应用体系,实现保险服务能力、产品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保险业面临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新的发展阶段下,公司正式启动大康养、“AI+”和国际化三大战略。其中“AI+”战略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科技赋能为传统业务注入新的发展动能,实现经营模式和业务形态的创新突破。
中国平安的业绩报告更是将“科技”二字贯穿始终。中国平安打造“953”科技矩阵,即“九大数据库+五大实验室+三大科技应用层”体系,正在重塑金融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如平安集团联席CEO谢永林所言:“科技赋能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是平安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展望2025年,平安提出了“五大数字化体系”建设目标:数字化经营、运营、管理、营销、服务,这标志着平安正从“科技赋能”走向“全面数字化”。
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国人寿数智技术与运营服务的有机融合:如数据价值加速释放、数智基建赋能升级、数智运营质效双升等。
由此来看,头部险企已经将科技战略融入业务发展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发展的一部分。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指出,AI已经成为险企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重点,这一现象反映了保险业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中的重要趋势。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模型的开源,保险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前两年追逐大模型开始回归小模型。
“在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报中可以看到,AI正在重构保险业底层逻辑,其不再是技术工具层面的效率革命,而是成为保险公司可持续经营提升竞争力的战略核心。”中电金信保险事业部总经理刘晗表示。
借助AI实现弯道超车
不仅仅是头部险企,中小保险机构也将AI作为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
如众安保险2024年AI技术的应用落地持续加速,公司搭建的AI中台“灵犀平台”已完成多项核心能力的打磨,还利用AI开发了完整用户行为轨迹,在AI场景化长记忆能力等工具的加持下,在包括客户投保、理赔、服务等环节全流程、全周期融入应用。
慧择凭借“AI应用+产品创新+服务矩阵”三引擎创新模式实现突围,慧择累计投保客户进一步增长至1061万。慧择创始人兼CEO马存军表示,“展望2025年,借助DeepSeek等AI技术,我们将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在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上持续发力,寻求突破,巩固领先地位。”
一方面,头部险企在保险科技布局方面高歌猛进,保持着相当大的战略定力和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中小险企通过合理的科技战略和工具应用,实现差异化竞争,力求在细分市场弯道超车。
在陈辉看来,无论是大型金融机构,还是小型金融机构,科技应用都取决于企业的实际需求、资源情况以及长远战略。以AI为例,大模型已出现头部效应,金融机构要综合考虑成本和未来发展情况,可以考虑利用开源的大模型进行微调,减少算力和人力投入的同时,结合自身业务和市场需求打造基于小模型的应用型产品。
“AI技术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帮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实现逆袭,但是这一切依赖于能否构建好的商业应用,以打造长期壁垒。”陈辉说。
慧择AI项目负责人徐子墨表示,从年报数据看,头部险企都已将AI提升至战略高度,这一现象既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市场竞争的关键举措。对于中小机构而言,需以“精准聚焦、生态合作、敏捷落地”为突破点。聚焦细分场景——利用AI开发一些等细分场景的保险产品,满足多元化需求;借力外部生态——与科技公司合作弥补算力、数据短板;采用轻量化技术路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模型,而非盲目追求参数最大的、最热门的大模型。
“目前大部分险企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一套更加体系化的生产力思维来引领数字化转型工作。其中,数据作为一个承载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载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另外,需要让数据、人工智能、算力等数字技术与业务紧密融合,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助力数字中国的建设。”刘晗说。
勿盲目跟风
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已经成为近年来险企老生常谈的话题,目前来看,科技赋能是否已达预期?
陈辉表示,近年来,前沿科技逐渐被应用于保险领域,给保险业带来了赋能效应与挤出效应。一方面,AI可以替代人类完成保险运营中的大部分环节,对相关岗位就业人员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AI在保险运营各环节中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参与技术流程设计、数据库维护等工作,创造了新的岗位需求。此消彼长中,保险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
在徐子墨看来,科技对保险业务的价值从最简单的降本增效慢慢进入到重构生产关系的阶段,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效率革命,二是模式创新,三是风险管控。但两大问题凸显:第一,技术投入的“头部效应”显著。第二,技术与业务融合仍存瓶颈。例如,生成式AI多停留在规划层面,数据的质量、业务人员对技术的认知水平等制约了业务场景的深度挖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未来大家比拼的不是技术,而是能否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