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上月被留置之后,又一家居大佬摊上“麻烦”。
奋斗30年,挣下2600亿家业,结果五年就败光。
2020年4月的深夜,深圳四季酒店的套房内灯火通明,车建兴踱步至窗前,望着城市夜景反复权衡,终于攥紧手机拨通财务电话,低沉而坚定:“天亮前,必须凑齐47亿。”
指令下达后,一场商业收购的“闪电战”迅速拉开帷幕。仅仅数日后,2020年4月14日,车建兴通过旗下子公司以47亿从融创手里收购了金科股份11%的股权。
彼时的融创,正深陷市场低迷、资金链承压与股权纷争的多重困境,抛售金科股份不仅是断臂求生的无奈抉择,更是危局之中的战略撤退。
而车建兴的逆势入场,不仅是商业版图的战略扩张,也为融创化解了燃眉之急。在收购协议签订当日,孙宏斌特意致电致谢,言语间满是对车建兴仗义之举的赞赏。
实际上,那段时间的车建兴正处于地产投资的“疯魔”状态。他将会议室墙面挂满地图。地图上各种城市核心地段被他密密麻麻标注着红圈,勾勒出他冲击“千亿房企”的野心。
然而,在这次收购完成的几个月后,“三道红线”政策正式落地,这场豪赌瞬间化作吞噬财富的漩涡。不仅让这笔记交易损失了39.4亿元,更将整个红星系拖入债务危机的深渊。
为了求生,车建兴开启资产大甩卖模式。从地产项目到物业板块,再到物流资产,曾经苦心经营的业务接连抛售。
2023年,他甚至不得不让出美凯龙的控股权。然而新东家并未扭转颓势,美凯龙业绩持续低迷,自2022年起营收三连跌,2023-2024年累计亏损高达52亿元。
同样陷入绝境的,还有红星控股。2024年,这家承载着车建兴半生心血的企业,因债务清偿无望正式申请重整。
然而,命运的暴击并未停歇,近日,美凯龙一纸公告将车建兴(原名:车建新)推向舆论漩涡。公告称,云南省监察委员会已对其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
关于调查原因,外界众说纷纭。有人猜测与美凯龙近年来复杂的财务操作有关,也有人猜测可能牵扯到行业内的不正当利益输送问题。
但这场突如其来的调查,无疑给风雨飘摇中的车建兴及其商业帝国,又一记沉重打击。
回顾车建兴的发家史,其一直被视为“600元起家”的商业奇才。
01
1964年,车建兴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一个普通家庭。
16岁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不得不辍学,踏上了社会谋生的道路。
最初,他跟着师傅学习木工手艺,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逐渐掌握了精湛的木工技巧。除了工作外,还经常会帮师傅打打饭,洗洗衣服。
这份勤勉与谦逊,赢得了师傅的倾囊相授。仅用三年时间,他便学成出师,甚至开始带徒授艺。
在那个改革开放的浪潮刚刚兴起的年代,车建兴敏锐地察觉到了家具市场的巨大潜力。
1986年,他毅然决然地借了600元,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家具作坊。经过两年的积累与筹备,他在常州市文化宫附近开设了自己的家具专卖店。
尽管学历不高,但他深谙消费心理,巧妙借力当时的短缺经济环境,让新店开业便顾客盈门。短短半年间,门店累计斩获近40万元订单。这笔丰厚收入不仅成为他人生的“第一桶金”,更点燃了他投身商业版图的熊熊野心。
1991年,他投资100多万元,创办了常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第一家大型家具专营商场“红星家具城”。一边自己做家具,一边代理其他品牌家具,从中赚差价。到1995年,红星家具城的净利润已突破1.5个亿。
然而,商海瞬息万变。1996年时,车建兴遇到了第一个危机。彼时,家居行业风起云涌,受到同行挤压,公司业绩出现连续亏损。
转机始于一次日常陪伴。1997年,肯德基初入中国市场,车建兴带着女儿前去体验。望着店内排起的长龙,瞬间点燃了他的商业灵感:可以借鉴快餐连锁模式,为家具零售开拓全新赛道。
于是,车建兴很快决定:转型做连锁公司。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红星美凯龙以惊人的速度扩张,通过自建商场、合作开发等模式,在全国各地开设了众多门店。
进入千禧年后,连锁扩张战略按下加速键。巅峰期全国拥有478家商场,超越万达规模。
多年后接受媒体专访时,车建兴语气中满是感慨:“要是没有陪女儿去吃这顿肯德基,就没有中国家居商场连锁模式,就不能把国际家居垄断巨头赶出中国,那中国的家居建材行业就会沦为它们的加工厂。”
2015年,红星美凯龙在香港成功上市,三年后的2018年又在A股上市,成为家居行业首个“A+H”股。截至2018年末,红星美凯龙经营了80家自营商场、228家委管商场,还以特许经营方式授权开业22家特许经营家居建材项目。
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车建兴的身家也水涨船高,2020年一度高达430亿元,成为江苏常州首富和行业首富。
然而,车建兴的野心不止于家居,他要跨界布局地产。
02
21世纪初,中国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
看准风口的车建兴开始宣布进军房地产。
2009年,他正式成立了“红星地产”,依托红星美凯龙积累的品牌效应与商业资源,红星地产迅速切入住宅、商业综合体开发领域。
在那几年,红星系地产板块发展势头迅猛,堪称如日中天。车建兴一度喊出进军“千亿房企”口号。数据显示,2015-2018年间,红星在全国范围内豪掷1800亿元用于土地购置,平均每周拿下1.5块土地,拿地节奏令人惊叹。
2020年,红星地产拿地金额达168亿元,推动红星控股总资产突破2600亿元。
车建兴更是豪掷47亿元从融创手中收购金科股份股权,进一步扩张地产版图。
然而,繁华背后危机四伏。2017-2020年间,红星美凯龙的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从54.72%一路跃升至61.16%。至2023年,红星控股总负债高达381.54亿元,资产规模较巅峰时期缩水2200亿元。
2021年,红星美凯龙集团的家居、地产板块业绩出现双双倒退,为了求生,车建兴开启资产大甩卖模式。从地产项目到物业板块,再到物流资产接连抛售。
尽管如此,债务的压力仍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2023年,16家银行同时抽贷的消息成为最后一根稻草。为了生存,车建兴不得不让出美凯龙的控股权。
2023年,厦门国资旗下建发股份通过市场化方式入主,以62.86亿元现金对价收购美凯龙29.95%的股份,从而成为控股股东。
随后,车建兴辞去董事长职务,退居第二大股东席位,担任董事兼总经理一职。
建发股份的入局,曾被市场寄予厚望,期待其能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与资金实力,助力红星美凯龙走出困境。
但事与愿违,建发股份入主后的红星美凯龙经营状况不仅未见好转,反而陷入持续亏损的泥沼。据美凯龙公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16.2亿元,同比下降23.5%;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3.72亿元变为亏损5.13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
如今,车建兴因涉嫌违法违纪被调查,红星美凯龙的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截至公告日,公司其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公司组织架构及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公司董事会运作正常,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为保证公司日常经营工作顺利进行,由公司董事长李玉鹏在此期间代行总经理全部职责,公司日常经营情况正常,上述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这场突如其来的调查,恰似一记重锤,为车建兴跌宕起伏的商业生涯再添浓重阴霾,也让其命运的轨迹在风雨飘摇中愈发扑朔迷离。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事件已经对红星美凯龙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未来,红星美凯龙能否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出路,实现逆袭,还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