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一种高效、经济的大数据漏损控制模式
创始人
2025-05-31 15:46:08
0

摘要:任何一种漏控模式都不能包治百病的。不管是DMA分区计量,还是合同漏控都应根据水务企业的现状、特点,因地制宜的选择漏控模式才是上策。

1.大数据漏控模式

大数据漏控模式是一种利用水厂、管网、客服、营业、施工、检漏、生产调度等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各种海量数据构成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准确地挖掘漏控问题和根源,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制订降差策略和措施,再通过数据实时、跟踪,监督策略贯彻执行,实现对产销差控制。大数据漏控优势:

精准

漏控最大的难点和痛点是缺少抓手和着力点,看着哪里都有问题,却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而大数据降差模式恰恰可以精准找到漏控的难点和痛点,直击病灶。比如:从成千上万的用户中可以准确到每条抄表线路、每个用户存在的漏抄、估抄、间歇抄、滞后抄、欠费等问题,为精准漏控提供了目标和方向。

高效

“高效”就是要集中优势资源打“歼灭战”,而不是“拉锯战”。漏控之所以,久控不下根源就是资源分散、药不对症,各自为政,扯皮消耗把时间浪费掉了。导致漏控工作成效甚微。“高效”的核心是把资源、资金、人力投入到解决主要矛盾问题上。

③经济性

众所周知,漏控的目的是为了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而不是为了漏控而漏控,忽略投入产出比。因此,经济漏控概念应作为漏控工作重要的评价指标才符合漏控需求。实际上,当前的漏控已经是无序的盲目的,甚至走入了误区的一种状态。全国水务都在积极探索和建设DMA分区计量,好像缺少了DMA分区计量就不能降差。其实,从经济性分析,DMA分区计量建设并不经济,其投入产出比并不高,且不能精准找到漏控的难点和痛点。

2.大数据漏控的思路

大数据降差思路是通过大数据模型和算法对生产、管网、营销、计量等环节精准查找出问题和漏洞。然后,针对性制定技措、健全体系,按既定计划和进度贯彻落实。同时,大数据实时跟踪、动态调整策略、强化对过程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降差目的。降差流程如下图。

大数据核心直击降差的难点和痛点,然后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直击病灶。

“审”

从产销差产生途径和根源看,产销差问题错综复杂。只有通过系统的漏损审计,大数据模型和算法,才能查清问题,理请思路、量化指标,分清职责,才能科学、合理、经济地制定产销差策略和行动计划,才能把多少水损失掉了,从哪里损失掉了,怎么损失掉了,应该如何管理、控制,改进控制策略等问题系统解决。“审”是大数据降差核心,更是查清问题的重要手段,系统漏控的重要抓手和举措。

“分”

根据审计或评估的结论,把年度降差指标和任务层层分解到各部门、科室,再把任务分解至各自岗位,层层落实,层层责任到人。如此,才能保障降差工作落实到位。指标设定、任务分解不是拍脑门,而是在科学诊断、评估、审计基础上充分挖掘各部门降差潜力。就是说,指标是有空间和余地的,只要各部门努力一定可以完成的。

③“签”

为了让降差指标能够真实落实下去,坚决贯彻执行,公司应与各部门签订降差目标责任状,把责权利明确清楚,让各部门清楚完成如何奖励,完不成如何处理。“签”责任状不仅是约束基层,也是约束公司和高层,对双方而言就是契约,更是兑现的凭证。

④“干”

“干”就是各部门根据分解指标和任务,积极行动起来,制定详细、周密计划、工作进度,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和执行,全面贯彻和落实降差措施。“干”的核心是按先主次的顺序,沿着正确的方向积极行动,而不是偏离目标蛮干、瞎干。

⑤“评”

“评”是指每月根据数据统计、分析,跟踪各部门降差策略和措施的落实和进展情况,评价降差成效。同时,检查降差措施和策略是否合理、是否需要优化调整,检查在措施在执行过程是否存在偏离目标、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然后,及时要求各部门整改。另外,就是根据制定绩效制度,每月对各部门、岗位严格监督、测评。

⑥“控”

所谓的“控”是当产销差率下降到合理范围之后,实时数据跟踪,监测,控制和预防产销差反弹。控制是长期的,需要持续的、实时的采用干预措施。俗话说,“降低容易,控制难”。就是因为产销差率下降了,达标了,很容易松懈下来。因此,一旦进入漏损控制阶段,须对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保障能够长效、持久的把产销差率维持在合理范围。

3.案例分析

案例1:某水务公司是供水区域约65km2,水厂2座,日供水量约为12.5Х104m3/d,供水管线约550km,用户约16.83Х104户。XXX年产销差率19.65%。该公司采用大数据漏控模式,耗时6个月,更换大口径水表38块,测压点11个,检测漏点164处及清理失踪表30块等措施。当年产销差率下降至9.23%,实际下降了10.42%,当年即把产销差控制合理范围之内。降差前后数据对比见下图。

从投入产出比分析,该水务公司并未增加额外投资,而是在原先降差技错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强化基础管理,绩效制度的修订。当然,这与漏损构成有直接的关系。假设是管网老化严重,需要大量的管网更新改造就另当别论。

案例2:某市自来水公司承担着城区、开发区近32多万人口生产,生活用水供水任务。现有水厂3座, 实际供水7Х104m3m3/d, 供水面积40 km2,增压站3座,DN100以上管道230km,管网覆盖率95%,上半年平均产销差率36%。该公司采用大数据漏控模式,耗时6个月,通过强化抄表管理、压力优化、积极主动检漏和表具更换措施,平均产销差率从上半年36%下降至下半年16.8%,实际下降了19.2%。

从投入产出比分析,该公司主要措施是强化抄表管理、表具更换、积极主动检漏,水厂调压等措施,与收益相比投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主要问题是集中在管理上、而不是管网及硬件设施上。

4.结论

总之,大数据漏控是一种高效、经济、科学的漏控模式,投入少产出高,且可在短时间内把漏损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尽管,大数据漏控受到数据质量的影响,但并不会影响其漏控的成效。随着物联网、5G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漏控模式将会成为未来漏控的优先选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胡大餐饮走出特色经营新路径:平... 作为北京簋街最具代表性的地标性餐饮品牌之一,胡大饭馆自1999年创立以来,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甄选食...
亚投行成功发行20亿元熊猫债,...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记者任军、吴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近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20亿元2...
大庄园肉业二度冲刺A股IPO:... 瑞财经 刘治颖 近日,大庄园肉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庄园肉业)披露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
布局低空,布局引领全球的万亿赛... 当前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产业已成为最引人注目成长赛道,在众多新质生产力产业中,低空经济是少有的由我国引领...
特斯拉超级充电站餐厅开业,马斯... IT之家 7 月 22 日消息,特斯拉超级充电站餐厅(Supercharger Diner)今日在洛...
算力需求持续火热,人工智能ET... 截至2025年7月22日收盘,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931071)下跌0.82%。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
一图解码:港股IPO一周回顾 ... 过去一周(2025.7.14-7.20),港股IPO市场共有3家公司递交了上市申请,分别为麦济生物、...
最强赛道,呈两极分化!有的猛增... 创新药赛道行情爆火的同时,医药基金的“留人能力”却呈现两极分化。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根据最新披露的...
菲律宾要失望了,知情人士:美国... 本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多国关税税率,其中,对菲律宾产品征收的“对等关税”从今年4月公布的17%升...
2025年广东省乡村旅游消费趋... 2024年,广东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1亿人次,占全省总旅游接待人次的58.6%;乡村旅游收入达37...
高晓峰:趋势线守卫战告捷 黄金... 来源:市场资讯 7月22日,国际黄金本周初受美元走软及贸易局势影响强势走高。美国通胀数据低于预期,黄...
原创 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力早已融入了方方面面。我们习惯了出门时确保手机电量充足,家里需要WiFi的连接...
复牌“摘帽”!基金公司第一时间... 【导读】复牌当天再遭基金公司“补刀”,招商基金下调诺泰生物估值 中国基金报记者 若晖 因涉及财务造假...
24年老将、前公募总经理“奔私... 【导读】携手老同事创业,原公募总经理宋小龙备案上海理泉私募基金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又见公募基金总...
科创板开市6周年:已拥有589... 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6周年。这个中国资本市场最年轻的板块已经拥有589家上市公司、超7万亿元总...
科创板六周年!上市公司“掌门人... 【导读】 2025年7月22日,中国资本市场这片热土上,一块名为“科创板”的“试验田”已悄然耕耘六载...
聚焦"稳"... 北京2025年7月22日-- 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深刻转型升级,企业面临市场波动、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
华泰柏瑞港股通时代机遇混合A:... AI基金华泰柏瑞港股通时代机遇混合A(011355)披露2025年二季报,第二季度基金利润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