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可谓是市场上的香饽饽,各个行业巨头都想来分一杯羹,继抖音、小红书、新东方等企业“跑马圈地”,京东也加码旅游业了。
京东押注旅游业
所欲为何
当前国内电商市场已趋于饱和,进入了存量竞争的时代。京东需要通过拓展新业务来维持整体业务的增长,酒旅市场作为一个规模较大且仍有一定增长潜力的领域。据文旅部数据测算,2025年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7.94亿,同比增长26.4%,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1.80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加之近几年OTA的增长也相当可观,从携程、同程近五年的财报也能看出,并且增长还在持续,2025年一季度,携程整体经营收入为138.5亿元,同比增长16.18%。
最为关键的是,京东正与美团、饿了么等企业逐鹿本地生活赛道,酒旅业务是本地生活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京东布局酒旅业务有助于完善其本地生活服务的生态闭环,与外卖等其他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流量的相互转化和共享,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整体竞争力。
并且京东拥有数亿活跃用户,通过引入酒旅等高价值服务,可以更有效地将平台流量转化为实际交易和收入,实现流量的多元化变现,早在十多年前,京东就开始试水旅游业务了。
2011 年:京东上线机票预订业务,首次涉足旅游领域,同年收购酒店预订平台 “今夜酒店特价”。
2014 年:正式成立京东旅行频道,整合酒店、机票等六大业务,并推出 “安心飞” 四大保障承诺。
2015 年:京东以 3.5 亿美元重金投资途牛,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18 年:召开酒店战略发布会,发布 “场景拓展、会员赋能、双向采购、全景营销” 四大核心战略,提出 “无界酒店” 概念。
2019年:上线京东旅行小程序及公众号。
2020年:与携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用户流量、渠道资源、跨界营销、商旅拓展、电商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相比以往,京东这次对酒旅的布局更加重视。目前,京东APP不仅图标显示“出游季”,首页已上线“京东旅行”页面。
业务扩张,人才先行。在“京东旅行”上线之前,今年3月京东在招聘小程序上就发布了大量“酒旅行业”的招聘信息,岗位涉及产品经理、后端开发、航空运营、运营等多个核心领域,甚至有业内传言,京东以3倍薪资从飞猪、同程、携程等OTA平台“挖人”,溢价招聘人才之举也能看出京东押注酒旅的决心。
京东来势汹汹
但OTA也不是吃素的
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为京东在酒旅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京东直击OTA“痛点”,意图通过价格透明、服务清晰的“无捆绑”机票策略,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口碑。
同时,京东还对多家酒店进行官方补贴,通过降低价格门槛来吸引更多消费者,以此增强自身在酒旅市场的竞争力。此外,京东借助“高频打低频”的策略,试图将自身在电商领域的流量优势转化为酒旅业务的增长动力,即通过高频的电商业务带动相对低频的酒旅业务发展。
从业务层面来看,目前京东旅行包括酒店、机票、景区门票和火车票四个板块,其中交通票务和住宿预订业务也是OTA核心业务板块,扛起了营收的大半壁江山。以携程一季度业绩为例,住宿预订业务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23%,交通票务业务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8%,两项业务共占携程总营收的78.7%。
这两项业务虽然好赚,但却是块硬骨头,并不好“啃”。
与京东相比,作为酒旅市场的传统巨头,OTA在资金、经验、资源和数据等方面同样具备深厚的实力。
在交通票务领域,携程、同程、飞猪等OTA平台已深耕多年,与航空公司、铁路系统建立了稳固且深度的合作关系,拥有更丰富的航线、车次资源,在票务库存和舱位/席位调配能力上占据绝对优势。
住宿预订业务同样面临激烈竞争。经过多年的发展,携程、同程、美团等平台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酒店和景点资源,基本垄断了市场上大部分供应商的议价权,美团凭借强大的地推团队和高频次的本地生活消费场景,与大量中小酒店、民宿建立了紧密合作,在下沉市场拥有深厚的根基。而携程等平台则在高端酒店资源上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能拿到独家房型、优惠套餐,还与酒店集团实现会员体系互通,提升用户忠诚度。
相比之下,京东旅行目前在酒店资源覆盖上仍存在明显短板,既缺乏高端酒店的深度合作,在下沉市场的渗透也远不及美团,如何快速拓展优质酒店资源,成为摆在京东面前的一大难题。
再者,OTA平台凭借长期积累的良好口碑、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丰富的会员权益,已赢得众多消费者的信赖。携程的会员等级制度,为高级会员提供优先预订、免费取消、机场接送等专属服务,极大提升了用户黏性。京东要吸引这些用户转移至其平台,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如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活动、差异化的服务体验、完善客服响应等。
总而言之,旅游业与其他商贸不同,并不是一锤子买卖,除了资金与人才之外,还需要时间沉淀,携程、美团等OTA巨头深耕多年所构建的供应链壁垒、用户忠诚度及服务体系,都将成为京东前行路上的重重考验。未来,京东能否凭借其品牌背书、资源整合能力在旅游业站稳脚跟,OTA行业格局是否会因此重塑,都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较量必将推动整个旅游业在服务创新、用户体验优化等方面不断突破,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消费者。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内容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作分享使用,不涉及商业范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