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6月27日证实,应欧盟“外长”卡拉斯、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法国外长巴罗邀请,王毅外长将于6月30日至7月6日访问欧盟总部及德法两国,展开战略对话。就在专机启程前夕,一则消息为此次对话增添了别样色彩。
欧盟汽车(资料图)
6月27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甲苯胺所适用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裁定,决定对相关产品继续征收5年反倾销税。这一决定,并非在中欧贸易磋商的大背景下突兀出现,而是中国基于自身产业发展需求与国际贸易规则做出的慎重判断。
近年来,中欧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欧盟是中国重要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欧盟不可或缺的市场。但贸易往来中摩擦时有发生。在电动汽车关税方面,欧盟此前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虽今年4月双方同意重启价格承诺谈判,但进程曲折。同时,中国针对欧盟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也持续至今。路透社消息称,法国干邑白兰地生产商就中国市场最低进口价格达成初步协议,不过,预计要等中欧电动汽车谈判取得进展后,才会与中方最终敲定该协议。
欧盟近期表现,为中欧未来对话增添不确定性。欧盟急切渴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为此不惜做出系列让步。降低非关税壁垒,意味着欧盟市场进一步向美国商品敞开大门;承诺购买更多美国液化天然气,在能源领域对美国依赖加深;甚至在涉华议题上配合美国,试图借此换取美国在贸易问题上的妥协。
贸易(资料图)
在全球产业链中,欧洲部分企业对中国稀土资源依赖程度较高。中国商务部虽已开始向欧洲企业发放稀土磁铁出口许可证,并加强合规申请审批工作,但部分欧盟官员仍以稀土问题为切入点,渲染对华“去风险”,要求中方在明年4月前恢复稀土磁铁开放流通,或对与军方无关联的欧盟公司给予出口豁免,妄图狮子大开口,获取更多利益。
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正处于微妙的十字路口。经济上,欧洲内部经济增长乏力,通胀压力高企,部分国家债务问题严峻。在全球贸易格局中,既想维持与中国庞大的贸易规模以获取经济增长动力,又受美国贸易政策威慑,试图通过讨好美国寻求庇护。军事上,北约持续东扩,欧洲在军事安全领域对美国主导的北约体系过度依赖,致使其在外交决策时,难以完全摆脱美国影响,独立自主性大打折扣。
贸易(资料图)
中国对中欧合作向来秉持开放、真诚态度。此次王毅外长长达6天的访问行程紧凑,涵盖与欧盟高层战略对话,以及同德法两国深入交流。这不仅是对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视,更展现中国希望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双方贸易分歧,推动中欧在经贸、科技、人文等多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的决心。但中国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与公平贸易秩序上,同样坚定不移。
此次对话,有望在多方面取得成果。经贸领域,双方或就电动汽车关税、白兰地倾销案等关键问题达成进一步共识,推动双边贸易更加公平、自由、平衡发展。政治层面,中欧可就国际热点问题,如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等协调立场,共同推动多边主义,为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力量。在全球治理领域,中欧可在应对气候变化、数字经济规则制定等方面加强合作,提升双方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