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美元罚单转身IPO,OKX的850亿豪赌能赢吗?
四个月前向美国司法部低头认罚,四个月后竟冲刺纽交所——这场从“监管弃儿”到“IPO宠儿”的逆袭,暴露了华尔街对加密世界的真实态度:
是“认罚即可赎罪,合规就是估值”。
还是美元流动性过剩急需出口,OKX甘当接盘侠?
一、从罚单到IPO:一次精准的监管套利
2025年2月,美国司法部对OKX开出史上最大加密罚单之一:5.05亿美元,指控其2018年至2024年间未经许可为美国用户提供服务,处理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交易,其中超50亿美元被视为可疑交易。
令人惊讶的是,仅仅四个月后,2025年6月24日OKX宣布启动赴美IPO计划,拟在纽交所挂牌上市,预估估值高达700亿~900亿美元。
为什么现在?我认为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是Circle示范效应:2025年6月,USDC发行商Circle上市首日股价飙涨168%,市值突破200亿美元,证明“合规+稳定币”仍能打动华尔街。
其次是Coinbase助攻:老对手股价连续上涨,但交易量已落后OKX约6.7%,资本开始寻找“下一个领头羊”。
最后是特朗普政策红利:共和党力推“理性监管”,对“认罚换合规”的企业态度明显转变。
正如OKX美国CEO Roshan Robert所说:“美国对加密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认罚,并不是终点,而是一场监管博弈的开端。
5亿罚单不是污点,而是IPO的入场券。
二、OKX VS Coinbase之间基本的数据对比
OKX宣布启动赴美IPO,对标的就是Coinbase,而Circle并不适合okx来对标,一个是稳定币,一个交易所,所以okx的最合适对标应该是Coinbase,Circle是让okx看到了今年华尔街资本的疯狂。
们直观对比下OKX vs Coinbase:全球加密交易所核心数据对比,
OKX 是“速度派”:以技术与市场敏锐性为武器,迅速拿下亚洲、新兴市场,衍生品市占遥遥领先。但监管历史留下隐患,需持续修复信任。
Coinbase 是“合规派”:以美国机构背书、合规护城河赢得市场认可,适合稳健投资者,但面临全球化扩展乏力的挑战。
OKX以罚款换时间、以速度换合规,跳过“漫长爬坡期”,快速杀入华尔街视野。但高增长背后,也埋下了监管雷区。
残酷现实:OKX用罚单省下10年合规时间,但泰国禁令单日砍掉12%营收;Coinbase市值900亿美金的护城河,是用“放弃全球市场”换来的。
三、okx800亿美金的估值:是泡沫还是低估?
如果说按照Coinbase当前市值(约900亿美元)、【920亿美金】月度交易量和okx月交易量(981.9亿美元),那么OKX估值看似合理。同时okx衍生品交易量,全球第二!
但华尔街这帮资本很可能不会轻易买账:
那么综合来看,我认为okx最终估值落点,极可能在700亿~850亿美元之间。还是比较合理,毕竟交易量、用户、全球性这些数据摆在那儿。
四、Circle神话,OKX真能复刻吗?
Circle的成功是“合规+稳定币”的结合:
但是OKX这些重要的数据目前都还没有得到资本的认可,OKX若想复刻Circle的上市神话,需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是:强化合规形象,通过持续披露财务和储备数据重建信任;
二是:优化业务结构,平衡高风险交易与稳定收入来源,如探索稳定币或RWA(真实世界资产)领域;
三是:利用香港和新加坡等地政策红利,完善全球合规网络,为美国上市铺路。
一句话总结:Circle上市是奖励合规,OKX上市可能是考验。
五、OKX的核心卖点:野蛮扩张 + 多极增长
OKX凭什么“敢上市”?虽然监管争议不断,但OKX的数据依然具备三大资本市场看重的硬实力:
第一:交易量全球领先
衍生品利润高、粘性强,正是OKX的利润核心。
第二:用户规模压倒性领先
第三:盈利结构更灵活
OKX与Coinbase盈利模型在本质上一致:靠用户交易收手续费,即“越热闹越赚钱”。但OKX凭衍生品+全球市场的组合,在周期逆风中抗压能力更强。
六、OKX面临监管重构:是洗白?还是新生?
首先:Circle、Coinbase、OKX:三条IPO之路的博弈
Coinbase是稳健型代表:长期投入合规、四年上市、机构投资者最爱,虽然成长缓慢,但胜在可预测。
Circle是“加密版Visa”:稳定币龙头,透明度拉满,上市后股价翻了8倍。
而OKX是野蛮扩张派:交易量第一、全球客户基础最广、衍生品市占率19.4%,但监管污点明显。
其次:很多人质疑:OKX这是“缴赎金洗牌”,还是“真合规”?
从其实际操作看,我个人认为更像是主动重构:
第一:先认错!先支付5亿美元罚款,承认违规;聘请前巴克莱高管Roshan Robert出任美国CEO;
第二:做的合规化。在纽约、旧金山、圣何塞建立本土办公室;设立超500人合规团队;
第三:得看起来更像个大企业。推出“OKX超级应用”,整合Web3钱包、DeFi与交易平台。
其目标明确:不是仅满足监管要求,而是用合规为IPO赋能。
这意味着,OKX不只是想“洗白”,而是要翻开一整章新篇。
七、OKX赴美 IPO,华尔街的真实动机有哪些?
1. OKX:港股IPO意图已久,赴美 IPO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OK Group 曾计划在香港通过 Johan提名上市,但进展缓慢。CEO徐明星明确表态:“OKX已准备好接受更公开市场规则”,但尚未递交招股书。
全球扩张稳步推进:持有迪拜VARA、香港VASP临时牌照、巴哈马完整牌照。
OKB、OKT生态扩展成熟,但相比 Coinbase 缺乏美国牌照,是主要IPO障碍。
现状:更倾向于“先实现区域合规 + 链上生态繁荣 → 后IPO”的路径。
2. OKX赴美 IPO,币圈顶级资本的需求
摩根大通(JPMorgan):传出与 OKX 有接触,讨论金融服务、结算与潜在托管业务,可能为其 IPO 财务顾问/承销商候选。
贝莱德(BlackRock):曾间接持有 Coinbase、Circle 股份,对链上交易平台兴趣浓厚,Circle 成功上市,下一步或推动“链上交易平台”的全面证券化。
红杉美国(Sequoia US) & a16z:均有意向投资大型合规 CEX 或 Web3 gateway 项目,OKX 是理想候选之一。
3. OKX赴美 IPO,是监管合规化做大做强的根基
第一:重塑“可控交易所版图”,建立SEC对币圈的监管抓手
相比 Coinbase 去中心化扩张、Binance 激进对抗,美国监管与资本更愿意控制一个“服从式但强大的CEX”。OKX 成为候选,是因为其在合规方面比 Binance 更温和、比 Coinbase 更灵活。
IPO 就是让它“进入牌桌、接受监管、被资金绑定”的过程。
第二:分流 Binance 系流量,切断“泛中系”DeFi影响力
Binance 一直是美国监管的眼中钉,尤其是其与亚洲资金的暧昧关系、BNB 生态的不透明性。
华尔街希望借 OKX 来:分流其国际流量;削弱 BNB 链生态的主导地位;提升 Base、Polygon 等“美国系”链的交易量与资产价格。
第三:绑定 OKX 平台代币(OKB/OKT),金融化链上交易层
华尔街近年最大趋势是:“金融化 Web3 协议代币”:先通过 ETF / ETP 等形式接入;再引导传统资金进入;最终实现像“标普500指数”那样掌控资产价格定价权。
若 OKX 上市,OKB 将进入证券化视野,华尔街可通过期权、衍生品、ETF等控制其估值与波动性,建立“链上权力杠杆”。
写在最后:OKX赴美 IPO,能否成功,2025年都是币圈合规化的元年
进入2025年,可以称之为加密市场合规化的元年
站在宏观角度来看,传统华尔街需要找到对冲美元流动性过剩、寻找新增长的载体,而OKX甘愿扮演那个“接盘侠”。
OKX从“5亿美元罚单”到冲刺纽交所的高光转身,不只是一家交易所的重启,而是加密世界与传统金融正式“握手言和”的象征。
在这个“合规即价值”的时代,OKX用罚款换时间、用数据换信任、用速度换身位,向资本和监管握手言和。
华尔街资本需要一个服从规则、掌控得住的全球性CEX,而OKX恰好具备“交易量+用户规模+全球网络”的全部要素。
OKX赴美IPO是否成功已不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一场监管博弈与资本下注的结果。2025年,或许将成为Crypto正式“入场金融秩序”的起点,而OKX,就是那个关键的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