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近期,稀土问题在有关中欧关系的讨论中被广泛提及。欧方抱怨中国对欧洲稀土出口下降,对欧洲企业造成了“非常、非常严重”的影响,并称将在不久后举行的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上与中方重点讨论这一问题。前几天的七国集团(G7)加拿大峰会期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还煞有介事地拿出一块稀土磁铁,诬称中国“将稀土武器化”,鼓吹“志同道合的伙伴”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中国冲击”。
这段时间以来,欧盟一直在为稀土供应问题不断向中国施压。就在不久前,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还在向中国方面喊话,要求中方“体谅欧洲企业的恐惧”,甚至给出了30天期限,要求中国必须解决稀土磁铁供应问题。据他所说,欧洲汽车制造企业的库存只能维持2到4周的生产需求,部分工厂的生产线面临停工的危险。他强调这个问题必须在未来一个月内解决,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原定在7月的访华计划。
冯德莱恩(资料图)
面对欧盟通牒,北京的反击迅速,这首先便是要求稀土企业上报核心专家名单并收缴护照,切断西方窃取37项独有提纯专利的路径。此外便是升级稀土磁铁追溯系统,实施“每克稀土地图定位”。以德国大众举例,在收到恢复供应的磁材时,便会收到附带“使用承诺书”,而一旦转售军工领域,则将会被立刻拉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且如今当欧盟还在为30天期限争吵时,6月30日中国商务部继续甩出一张王炸牌。
商务部近日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不锈钢钢坯和不锈钢热轧板/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公告公布了对原产于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不锈钢钢坯和不锈钢热轧板/卷所适用反倾销措施的期终复审裁定。商务部裁定,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原产于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不锈钢钢坯和不锈钢热轧板/卷对中国的倾销可能再度发生,对中国不锈钢钢坯和不锈钢热轧板/卷产业造成的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
欧盟(资料图)
这条措施的延续,就是要避免行业刚刚回暖便再受外来冲击。实际上,今年以来中国国内不锈钢行业普遍实现了利润同比两位数增长,而反观欧盟方面,意图分散风险、拓展海外市场的计划屡次受挫。中国作为欧盟第三大不锈钢出口目的地,每年出口量持续占据总份额超15%。一旦失去这一市场,欧洲企业寻找替代并不容易。
有人说,欧盟或许是想通过施压先抢占道德高地,再与中国讨价还价。但在全球产业深度互嵌的今天,这套剧本早已失灵。稀土、锂、钴这些关键资源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因为一句高调威胁就改变流向。如果欧盟真的把中国看作对手,那么它必须做好承受后果的准备。或许托莱多没料到,自己的一句“一个月最后通牒”,会换来一份5年加税通知。这也是对欧盟的提醒:要想要合作,就必须先学会尊重。中国并不惧怕合理竞争,但绝不接受在高压政策下继续提供战略资源。
欧盟(资料图)
规则不能只约束一方,权利和义务必须对等。只有这样,国际贸易才能健康发展,各国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反倾销税的延续,不是贸易战的宣言,而是公平贸易的宣示。稀土也好,不锈钢也罢,都只是贸易关系中的具体商品。真正重要的,是建立起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如果欧盟能够放下傲慢与偏见,真心实意地与中国合作,很多问题都不难解决。但如果还是抱着老思维不放,一边想占便宜一边还要使绊子,那就别怪中国用规则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