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政策组合拳 提振消费扩内需
创始人
2025-07-08 18:29:54
0

中国商报(记者 王琰)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通过一系列提振消费的政策组合拳,不断做强国内大循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有形之手”精准发力

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是大国经济的独有优势。今年2月,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提出,要采取有力举措在做强国内大循环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5月,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消费占GDP的比重稳定在55%以上,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成为促进消费的关键所在。为了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一系列政策举措相继落地。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强调,稳股市、稳楼市,努力让老百姓的消费底气更足、预期更稳、信心更强。稳定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不仅关系到居民的资产财富,更关系到居民的消费信心和预期。

在促进居民增收方面,国家积极施策,通过“有形之手”推动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通过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鼓励企业与员工合理协商工资增长,让劳动者能够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多元化投资,如发展普惠金融,为居民提供更多低门槛、稳健收益的投资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此外,针对农民群体,多措并举促进增收,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农村电商等,拓宽农民收入来源。这些政策的实施,让居民消费的底气更足,消费意愿显著增强。

深挖消费潜力

今年上半年,提振消费政策频频出台。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全方位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为稳定经济大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汽车以旧换新到家电绿色升级,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到“互联网+消费”创新,政策组合拳精准对接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今年以来,“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公开数据显示,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带动销售已超过1400亿元、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前4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同时,各地也积极跟进,从供需发力做大消费“蛋糕”。

例如,广东日前启动“2025年惠民托育券”发放工作,自6月1日起,家长可在全省范围内申领并使用。托育券分为托育体验券与托育消费券两大类,托育消费券分为500元、1000元、1500元和2000元四个档次,可直接抵扣托育费用。河南、上海、福建等地的相关举措也着眼于育儿补贴和产假社保补贴等。福建的措施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结婚消费券、托育券。福建还将出台生育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为符合条件的生育家庭发放生育补贴。

另外,扩大内需,要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上海、贵州等地提出了多项围绕文旅、养老等消费新趋势扩大投资的举措,着力强化投资对消费的支撑作用。

上海和贵州近期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都提到,要加大政府投资对教育医疗、技能培训、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领域项目建设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文化旅游、养老等领域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专家表示,有效投资可以引领和带动新的服务消费。当投资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产品和更好的消费环境时,可以有效激发消费潜能,引领消费新需求。

建设统一大市场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国内大循环的“经络系统”,其畅通与否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当前,打通消费、投资以及供需结构中的堵点和难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已成为激发内需市场活力、提升我国经济韧性的重中之重。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4月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事项下的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也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重点是以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等形式设立和实行的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各类规定文件,以及各级政府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做法情形。5月20日起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也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制定涉及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政策措施应当经过公平竞争审查,并定期评估,及时清理、废除含有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内容的政策措施。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当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高效流通,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活力将大幅提升,真正实现“物畅其流、人尽其才、货通天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越南恩将仇报,与美国达成协议后... 一张签署日期为7月7日的越南官方文件,生效时间却赫然写着“7月6日”。这并非时间旅行,而是河内在中美...
今年北京最大IPO,屹唐股份登... 图片来源:网络 钛媒体消息7月8日:北京屹唐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屹唐股份”)正式在上交所科...
澳神秘买家买豪宅,花$300多... RealEstate7月8日报道,一名黄金海岸的买家花费超300万澳元购入一套位于墨尔 本Brigh...
暑期金融争夺战:银行如何抢滩1... 盛夏热浪翻涌,旅游消费热潮随之而至。面对这场全年关键的资金流、数据流汇聚的商业盛宴,银行纷纷亮出“组...
制冷剂巨头半年报预增155%!... 在配额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提振的双重驱动下,国内氟化工龙头企业巨化股份(600160.SH)或将交出了...
主力资金 | 大跌!热门股尾盘... 13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今日(7月8日),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入65....
三向发力精准下沉 安福农商银行... 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刘洋 今年以来,安福农商银行锚定服务地方经济、改善民生的目标,从服务区域、...
奢场前线|顶奢首店+营销活动双... 品牌招调 1、北京SKP:Pfunds Molkerei北京首店开启试营业 7月6日,德国德累斯顿...
地缘政治黑天鹅频现,金盛贵金属... 2025 年全球贵金属市场正经历多重变量交织的复杂格局。俄乌停火谈判陷入僵局、中东局势再度恶化,这些...
原创 比... 近日,日产汽车(Nissan Motor)的财务危机再度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焦点。据路透社报道,日产内...
天津狗不理集团被列入经营异常名... 据中新网报道,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近日,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
案例数居首位!平安产险9个AI... 2025年7月3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数据局、新华通讯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时隔两月有余,中国海油迎来新任... 历经两月有余,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00883.HK/600938.SH)迎来新任董事...
聚焦AI技术前沿应用,共绘健康... 7月2日上午,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协办的“人工...
参股基金板块7月8日涨0.75... 证券之星消息,7月8日参股基金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75%,烽火通信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49...
潍坊青州:“无人经济”兴起 年... 告别前台登记,扫码即入;没有店员打扰,自助搞定。这几年,一股“无人经济”的风潮正悄然兴起,健身房、自...
商小信:营销老板的“私域金矿” 去年参加行业沙龙时,做金融的陈总举着手机叹气:“微信群发广告总被踢,被封号,朋友圈限流像戴了镣铐。”...
打好政策组合拳 提振消费扩内需 中国商报(记者 王琰)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
富国基金宁君:用好奇心去穿透港... 很少有人会意料到,今年的港股会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投资圣地。 年初以来,DeepSeek带动互联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