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叔点财
时隔10年,中央再开城市工作会议!
上一次开会是2015年10月。这次,“意外”提前了3个月。
要知道,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城市会议,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最高级别决策场。
会议极少召开,但每次都是转折点。
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民生方向,具备“定调级”的框架意义。
2015年那次,喊出“去库存”。
随后,“棚改货币化”风起云涌。
催生了拆迁户,造就了地产首富,也点燃了一轮房价翻倍的超级牛市。
所以,这种会议,不能小看。
对比2015与2025,外部环境像极了。
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下行、产能过剩、物价停滞……
也因此,上周不少人开始YY“新棚改”。
结果会议通稿一出,幻想被当场打碎。
这次的核心定调很明确:
中国的城镇化,基本画上句号。
这意味着:上面对地产不再抱幻想,也不会再搞大水漫灌式的刺激。
土地、房地产、金融——这套旧模式,已经失灵。
未来的主角,是产业,是科技,是资本。
“大人,时代变了。”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
我们已经不能再用过去的逻辑,看待今天的中国,也不能用老眼光,去下注未来的资产。
地产红利的三十年周期,正在终结。
不管曾经多风光,那些资产的时代,结束了。
现在该做的,是换脑袋、换赛道。
不恋战老资产,全力投向新资产。
这也是为什么,网叔从去年开始,就持续布局港股科技、创新药、新消费。
从业绩来看,过去的方向是对的。
但是,旧的航海图,不可能发现未来的新大陆!
往事随风 ,齐秦
1.0
前天的投票结果,前两名是:恒生科技和半导体。
恒生科技的部分,网叔已经帮大家梳理过了(一文讲透恒生科技)。
还有疑问的,欢迎在留言区继续提。
本来今天打算聊聊半导体。
网叔之前也研究过一段时间,不过中间断了,
最近一捡起来,发现这玩意更新太快,知识量爆炸。
想短时间搞明白,再讲清楚,对半导体这种技术飞奔的赛道来说,真TM难。
昨天看了一晚上,脑子还是嗡嗡的。
思来想去,靠一两天的时间,
真讲不清楚这个行业现在的位置、机会和应对策略。
当然,网叔也可以随便翻翻网上的文章,就给大家下判断。
但那样,太草率太不负责了。
这几天,网叔准备去找一些业内专家、投资人聊聊,
听听他们的看法,再来和大家分享更靠谱的结论。
隔着屏幕,可能很多人忘了,网叔其实也是个普通人。
平时一边和大家聊投资,一边还有一堆创业的事要忙。
跟踪一个赛道,其实要花大量精力。
研究、消化、判断、构建组合,每一步都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做的。
趁这几天准备内容,先问问大家:
前面投票“半导体”,希望网叔重点分析的,都处于什么状态?
(1)深套,遥遥无期
(2)小套,进退两难
(3)有一些浮盈,但仓位比较轻,想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加仓
(4)赚了一些,想知道什么时候撤
(5)我还没买,但觉得有机会,想买
你们的状态越清晰,网叔后面就能讲得越有针对性。
另外,今天我们继续票选大家最希望网叔复盘的赛道。
a、光伏
b、新能源
c、固态电池
d、机器人
e、人工智能
f、券商
g、互联网
h、军工
i、科创板
每次投票之后,分析前三名。
规则也很简单,票数最多的前三名,每一次的投票都非常关键。
关心的赛道和资产,一定要及时投。
第一轮,我们分析恒生科技、半导体、红利。
之后网叔也会不定期开放投票,看看大家眼下最关心的资产方向。
只要呼声够高,网叔就来讲!
如果是熟悉的领域,直接安排;
如果还不够了解,那就去找圈内专业人士,搞懂了再讲透。
今天先来聊聊另一个大家呼声很高的方向——红利资产。
昨天留言区,已经有不少朋友点名想听红利机会了。
2.0
红利资产,其实“坑”不少。
一提到它,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银行。
今年银行涨得不错,大家也就顺理成章地联想到:
红利资产是不是也该上车了?
但真一买,一买一个不吱声。
中证银行今年涨了15%,你猜中证红利今年涨了多少?
几乎没涨。
就是这么诡异。
为什么?
因为中证红利的第二大行业是——煤炭。
放一张图,一目了然。
银行一马当先,煤炭一路下挫,
中证红利,买了个寂寞。
根本原因在于,中证红利选的是过去三年股息率最高的100只股票。
如果行业稳定,这种规则还行。
但问题是:煤炭是典型的周期股。盈利波动大,股息也跟着上下跳。
2024年以来,煤炭“供大于求”,煤价和股价双跌。
可股息是滞后的。
分红不变时,股价越跌,股息率越高。
按照规则,红利指数重仓煤炭,然后满仓下跌。
说白了,这就是“高股息陷阱”。
红利指数是被动规则,看得见过去,看不见未来。
而投资者常常误以为,最近一年的股息率越高越好。
但在周期股里,高股息往往是行情的终点,不是起点。
只看历史,不看趋势,不光赚不到股息,还可能赔了股价。
你惦记的是别人的利息,人家惦记的,是你的本金。
3.0
但是,这并不意味红利资产不好。
恰恰相反,
在低利率时代,红利资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配置。
过去十年,国债收益率一再探底,传统理财产品几乎“跑不过通胀”。
我们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低利率时代。
而在这个背景下,稳定分红的高股息资产,开始脱颖而出。
不止是中国,放眼全球,红利资产都是核心投资主线之一。
回看美国,2011年至2019年,进入低利率周期。
分阶段看,高股息资产的年化回报,几乎全面跑赢大盘。
在日本,过去30年是低利率时代,拥有稳定现金流的高股息资产同样备受关注。
巴菲特为什么持续加仓日本五大商社?
答案就藏在这条逻辑里。
现在,中国也正式迈入红利时代。
很多人还停留在“股市是融资工具”的印象里,
但现实是——A股早已变成了摇钱树,下蛋鸡。
只不过,大多数人还没反应过来。
其实,配置红利资产的政策信号已经很明确:
一方面,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分红频率,尤其是国企。
上市公司分红率也在持续提高。
另一方面,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鼓励保险、养老金等配置高分红资产。
红利资产的增量资金,正在持续流入,趋势已然形成。
4.0
红利资产,该怎么避坑?
答案其实很简单:
别无脑买入,要优中选优。
具体该选哪些?今天先不展开讲,但核心原则很清晰,主要有两点:
1、核心还是好资产
股息的背后,是利润。
想避开“高股息陷阱”,核心不是看分红有多高,
而是看企业有没有赚钱的能力、现金创造的能力、分钱的意愿。
竞争力强、现金流稳、治理靠谱,是红利资产的三道护城河。
能持续赚钱,且愿意分钱的,才是你该拿的红利资产。
2、需要跟踪,并进行动态调整
无脑买入最大的问题,就是买到“高股息陷阱”。
比如今年的煤炭,分红还在发,股价却在跌。
赚了利息,赔了本金,这种“表面红利”,才是最要命的。
所以,关键是找到高股息背后的产业逻辑,
哪些资产还有上行空间,要超配;
涨太多的(比如银行),或周期见顶的(比如煤炭),该减就减。
这才是配置红利资产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