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可以看到,内需尤其是消费,是促进GDP增长的主动力。”在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从统计数据看,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3%,较一季度略有提升。
今年以来,我国高频出台政策提振消费,为消费市场向好发展注入强大动能。随着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上半年消费市场热度也持续提升。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提振消费政策的持续推进和支持力度的加大,下半年,消费市场有望延续上半年良好态势,服务消费将成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从电影《哪吒2》以超150亿元票房获上半年票房冠军并掀起IP联名商品销售热,到观看“苏超”带动主场城市酒店预订量大幅增长,再到“银发列车”穿梭于春日花海……今年上半年,我国文旅消费亮点纷呈。
文旅热凸显了服务消费发展加快。“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的占比在提升。”盛来运介绍说。
6月28日,工作人员在泰州市海陵区万达广场“跟着苏超游徐州”徐州文旅(泰州)推介会上向消费者推介文旅商品。新华社照片
服务消费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方案》),把“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作为提振消费的一项重要工作。6月,商务部启动“服务消费季”活动,并着力培育“旅游+”“美食+”“体育+”“演艺+”“会展+”“数字+”“IP+”“冰雪+”“列车+”“电影+”等融合消费场景。
“文化旅游、体育、娱乐、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的服务消费,将在政策培育、经济规律和市场关注的‘三重呵护’中提速发展。”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分析。
服务消费加快的同时,“两新”政策的效应也在持续显现。
时值盛夏,国补优惠和“半日送装”服务覆盖范围扩大。数据显示,美团闪购6月的空调成交额比去年同期增长超10倍。这一数据变化,正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重要推动力的体现。
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推动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五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直达消费者的补贴约1.75亿份。其中,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4986.3万名消费者购买十二大类家电产品7761.8万台,5352.9万名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5662.9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650万辆,家装厨卫“焕新”5762.6万单。
“从各地实践来看,政策不仅直接带动相关消费品销售额显著提升,还积极推动消费品结构升级和产业链转型跃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姚东旻说。
政策支持还将继续。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目前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使用占到全年规模50%左右,整体进度符合预期。今年1月和4月已分别下达两批共计1620亿元中央资金,支持地方做好一、二季度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后续还将有1380亿元中央资金在三、四季度分批有序下达。
此外,盛来运表示,上半年,假日消费拉动作用增强,部分升级类消费增速加快,绿色消费渐成新风尚。同时,“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尤其是免签“朋友圈”扩大以后,来中国旅游的游客更多,也带动了国内消费。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层出不穷,悦己消费、情绪消费,以及一些新的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都方兴未艾。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催热暑期“清凉经济”,多样化消暑体验和消费场景释放夏日经济活力。新华社发(李信君 摄)
深化改革增强中长期动力
就业稳定和收入增长是居民扩大消费的基础。具体来看,盛来运在评价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表现时表示,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稳”。其中,调查失业率总体平稳,今年以来,月度调查失业率都在5.0%~5.4%区间波动,基本平稳。同时,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同比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
“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稳定在1.3万美元以上,现在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消费空间广阔,我国有14亿多人口,市场规模优势非常明显。另外,现在城乡差距还比较大,我国消费水平尤其是人均水平,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差距就是成长的空间。”盛来运强调,同时,消费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在这些方面,中央政策以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措施都在继续推进,各地还要进一步“稳就业、促增收”,改善消费环境,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提振消费的短期政策见效迅速,但从中长期看,居民收入改善与结构性改革有望推动消费进一步向主动扩张转变。
今年3月印发的《专项行动方案》中,开展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被列在第一位。具体包括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等。
今年以来,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人社部提出,将连续3年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以上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要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具体是要提高三个比重,即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的比重、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同时,要发力服务消费领域,促进消费与投资的联动,以改变当前部分服务消费供给缺乏差异性的现状。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建议,为了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下一步应当把降低税负的重点放在个人所得税上。“个人所得税仅占财政收入的8.2%,降税对财政收入的总体影响有限,但对居民收入增长影响明显,对推动消费的作用较大。”
利好政策同样延伸到了就业领域。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从七个方面提出19项政策举措。其中明确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扩大社会保险补贴范围,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等多项政策。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闻效仪认为,发放用来稳岗扩岗的专项贷款,属于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中社会保险的补贴、一次性的扩容补助,同时还有关于减免社保费用、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的政策,是各种政策综合稳就业的集成,这些都将切实有效地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吸纳就业。
下半年消费发展有支撑
“上半年中国消费市场,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下趋于活跃,发展态势向好。这意味着下半年消费发展是有支撑的。”盛来运表示,上半年的影响因素、消费态势在下半年会得以持续。
业内人士分析,下半年,消费增长支撑主要来自政策进一步加码显效以及服务消费潜力释放。
服务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涵盖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文娱旅游、教育体育、居住服务、健康服务等多个领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日前表示,我国消费发展的侧重点应是服务消费尤其是发展型消费。
近期,我国多地密集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均聚焦服务消费。北京市印发的《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挖掘文娱消费新内涵、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激发体育消费新活力、满足教育培训新需求、培育美丽健康消费新引擎、提供家政服务新供给。上海市印发的《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服务消费提质升级行动,具体举措包括打造文化消费高地、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大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等。山西省印发的《山西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丰富“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扩大文化旅游消费、激活文娱体育消费等多项举措。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发的《广西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实施优化服务消费行动。
6月3日,江苏南京市民在2025年全国“服务消费季”暨“苏新服务·惠享生活”活动现场参观选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照片
同时,金融支持消费持续加力。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近期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条重点举措,明确了当前金融支持消费增长的方向和重点。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文件一方面致力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扩大金融供给并创新产品服务。这不仅是对当前宏观经济稳增长需求的积极响应,更通过金融政策的结构性引导,建立了消费潜力释放与高质量供给提升的良性循环。
记者注意到,上述指导意见除了提到前期已经设立的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外,还明确提出支持发展服务消费,通过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等一系列举措,助力挖掘释放服务消费潜力。专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有助于推动企业提升服务消费供给水平,更好满足群众对高品质服务的需要,这也是未来宏观政策支持促消费的重要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中国在扩内需方面的频繁发力,高盛、摩根大通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日前也纷纷调高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他们表示,2024年9月以来,中国出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产生了积极效果。中国的科技与消费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正成为吸引全球资本的新磁场。
来源丨中国发展改革
编辑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佛山发改
为民 务实 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