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数据中心+AI收入超预期难掩盈利困境,英特尔CEO未能证明公司将扭亏为盈,股价应声下跌。
周四美股盘后,英特尔公布二季度报告,实现营收 129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的119亿美元。其核心的数据中心和AI营收也双双超预期。然而,这看似强劲的表象背后,却是“惨淡”的盈利能力。具体来看:
盈利能力是核心痛点:调整后每股亏损 0.10美元,远逊于市场预期的盈利。第二季度调整后毛利率仅为 30%,预计第三季度回升至 36%。第三季度营收指引(126-136亿美元)中值高于预期,但盈利指引仅为“盈亏平衡”,再次低于市场预期的每股盈利4美分。
代工业务成“财务黑洞”:PC计算机收入79亿美元,数据中心收入39亿美元,均超预期,部分得益于PC制造商为应对潜在关税而提前备货。然而,芯片代工(Foundry)业务在贡献 44亿美元收入的同时,但录得高达31.7亿美元的经营亏损。
新帅彻底颠覆前任战略:新任CEO陈立武明确表示“不再有空白支票”,彻底否定了前任“建好就会有人来”的激进扩张策略。公司将取消德国和波兰的建厂项目,放缓俄亥俄州工厂进度,未来对14A等先进制程的投资将严格取决于“已确认的客户订单”。
大规模裁员与支出削减:公司已完成大部分裁员计划,裁员比例达 15%,并计划在年底前将员工总数从第二季度末的水平再削减超过20%,降至 7.5万人。目标是在2025年将运营费用削减至170亿美元。
整体来看,英特尔目前困境在于其毛利率。30%毛利率不仅远低于其巅峰时期,更与竞争对手英伟达超过70%的毛利率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此外英特尔CEO陈立武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将取消一些工厂项目,并对未来的支出采取更为保守的策略。他直言不讳地批评前任的投资“过度且不明智”:
我不认同只要你建好(基础设施),客户就会来。
陈立武的言论令投资者感到不安,英特尔股价在尾盘交易中一度下跌约5%。
裁员与紧缩:痛苦但必要的自救
为了稳住财务基本盘,英特尔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成本削减。
公司确认将裁员 15%,并计划在年底将员工总数从第二季度末再减少超过20%,降至约 7.5万人。旨在实现2025年运营费用降至170亿美元的目标。
此外英特尔已取消了计划在德国和波兰建设的晶圆厂项目,并将整合其在越南和马来西亚的测试和组装业务。
陈立武还表示,公司将放缓在俄亥俄州建设尖端芯片工厂的步伐,这取决于市场需求以及能否为该工厂争取到大客户。他指出:
过去几年,公司投资过多、过快,而需求不足。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工厂布局变得不必要地分散,利用率也不足。
英特尔即将推出的14A芯片制造工艺将根据已确认的客户订单需求来制造。陈立武强调:
不再有空白支票。每项投资都必须具有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