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瑞医疗”)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期内预计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约为-2200万元至-33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65亿元,预计扣非后净利润约为-2600万元至-39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6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这家曾被华润看好并通过基金收购控股的国内IVD器械平台,正在面临着利润率下滑、资产减值与政策影响等多重挑战。
华润系唯一国内IVD器械平台,2024年利润骤降
根据介绍,迪瑞医疗成立于1992年,是国内专业从事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及配套耗材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2014年于A股上市。
2020年,华润系收购迪瑞医疗28%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迪瑞医疗成为华润系大健康产业上市公司,与华润医药、华润医疗、华润三九、东阿阿胶、华润双鹤、江中药业共同形成了具备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和医疗机构等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不过,从近几年业绩来看,华润系入股之后,并未影响迪瑞医疗业务出现巨大转变。2021-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09亿元、12.2亿元、13.78亿元和12.18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亿元、2.62亿元、2.76亿元和1.42亿元。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2024年度迪瑞医疗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降,特别是归母净利润降幅达到48.5%。进入2025年一季度,迪瑞医疗的盈利情况进一步恶化,归母净利润仅为1567.87万元,同比下降87.13%。透过半年预告,可以计算出迪瑞医疗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最高降幅达到120%。这也是迪瑞医疗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中报净利亏损。
对于业绩的下滑,迪瑞医疗指出:一方面受市场因素及行业政策不断深入的影响,公司总体毛利下降,公司国际市场相对平稳,国内市场公司仪器产品装机和试剂上量不及预期,导致公司净利润水平出现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根据初步测算结果,公司预计信用减值损失与资产减值损失合计约2242万元。
董事会大换血,董事长宋清离开迪瑞医疗
迪瑞医疗业绩的转变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今年年初之时,有投资者在相关平台发出质疑,称华润入主之后的迪瑞医疗,业绩并没有明显转变,2024年沪深两市指数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公司股价反而大跌。
迪瑞医疗董秘回答称,华润以产业基金形式入主迪瑞医疗。其意在指出华润并未介入公司管理。
不过,迪瑞医疗总经理王学敏今年在2025年全球代理商大会公开表示,公司已于2024年并入华润集团,并称华润作为央企的全链条大健康板块资源将为迪瑞发展助力。
上半年业绩预告披露的同时,迪瑞医疗还发布了一则董事变更消息。公告称近日收到控股股东深圳市华德欣润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及持股5%以上股东广东恒健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通知。因部分董事在股东方及关联单位任职发生变化,结合相关人员实际工作情况,宋清、秦锋、王学敏、林茂亮将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
同时指出,宋清、秦锋、林茂亮不担任董事职务后,亦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王学敏不担任董事职务后,仍在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宋清此前为迪瑞医疗董事长,目前来看已离开迪瑞医疗。
经股东方提名,公司独立董事专门会议任职资格审查,公司董事会同意提名郭霆、郎涛、刘莹、李光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根据迪瑞医疗2024年年报,公司共有董事9名,其中独立董事3名、非独立董事6名,此次人事变动涉及董事会近半数席位。
简历显示,郭霆、郎涛、刘莹均拥有华润系背景,李光则是广东国资背景。其中,郭霆现任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等职务;郎涛现任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等职务;刘莹现任华润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李光现任广东恒健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等职务。
对于迪瑞医疗而言,这场董事会“换血”是转机还是更深层震荡的开始,尚需时间检验。在 IVD行业集采常态化与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这家曾经的行业佼佼者,正站在战略重构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