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于7月27日宣布,美国和欧盟之间已经达成了一项重要贸易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将对欧盟的商品征收15%的关税,同时欧盟承诺大规模购买美国的能源产品,金额高达7500亿美元。此外,欧盟还将进一步投资美国约6000亿美元,并大力采购美国的军事装备。这一协议的核心内容包括15%的关税、1.3万亿美元的采购和投资承诺,标志着双方在贸易上的重大合作。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协议的达成表示肯定,认为15%的关税是欧盟能够争取到的最有利条件。然而,这项协议在欧盟内部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尤其是在一些成员国中,许多人认为欧盟在关税问题上向美国低头,做出了不利的妥协。很多批评者认为,这份协议对欧盟而言是一项明显吃亏的安排,尤其是在关税方面,欧盟似乎并未能够争取到更多的优惠。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这一协议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在7月30日举行的内阁会议上,马克龙首次公开批评欧盟在与美国的谈判中的表现。他认为,欧盟没有将自己视为一个强大的经济体,未能充分利用欧盟市场的规模和优势来对美国施加更多压力,从而在协议中未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他的直言不讳使得他的立场愈发明显:“欧洲还没有充分将自己视为一个真正的大国,要获得自由,你必须被畏惧。我们需要被畏惧。我们还不够令人畏惧。”马克龙的这番话直截了当,表达了他对欧盟在谈判中软弱态度的失望。
根据马克龙的表态,尽管美欧已经达成协议,但法国仍将坚持强硬立场,继续为争取更有利的关税待遇而努力。他还指出,法国作为全球葡萄酒出口的重要国家,可能会在葡萄酒贸易方面与美国进行激烈交涉,争取关税豁免。除了法国外,德国和匈牙利等国也对这项协议持反对意见。德国右翼政党选择党领导人魏德尔形容协议是“对欧洲的一记耳光”,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则更为激烈地批评道,这项协议就像特朗普“把冯德莱恩当早餐吃了”。与此同时,意大利、波兰和西班牙等国则保持沉默,似乎默认了这项协议。
对于马克龙及其他领导人表达的失望情绪,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首先,欧盟内部为何没有形成统一立场?冯德莱恩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原本应代表整个欧盟与美国谈判,但协议签署后却引发了成员国之间的争议,显示欧盟内部意见不合。其次,既然马克龙及其他领导人不满协议内容,为什么当初在签署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他们为何要在协议签署后沉默数日才开始批评,事后才提出反对意见显得有些迟疑和不明智。最后,欧盟如何能让美国感到畏惧?欧盟自成立以来,是否曾在任何问题上真正对美国形成有效的威胁?实际上,欧盟在对待美国的问题上,更多时候是与美国保持密切合作,甚至不断靠近,这样的政策使得欧盟在与美国的博弈中显得较为软弱,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和应对强权的勇气。因此,马克龙希望欧盟能够在关税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立场,迫使美国做出更多让步,实则是一种无奈的发泄,反映了他对现状的不满。
总的来说,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这项协议揭示了欧盟在国际谈判中存在的弱点,尤其是缺乏足够的统一立场和应对强国的力量,这也是导致欧盟最终选择妥协的根本原因。马克龙等领导人对协议的不满,或许只是对欧盟未能展现出更大力量的一种情绪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