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近期公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该所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增长。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在报告中指出,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以及沪深港通的成交量均达到了半年来的新高。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股市场融资额方面,香港交易所重新夺回了全球交易所榜首的位置。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市场对香港资本市场的强烈信心。与此同时,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外资的参与度也显著提升,进一步增强了香港市场的国际化特色。
从具体的财务数据来看,香港交易所上半年的收入及其他收益达到了140.76亿港元,这一数字创下了历年来的半年度新高,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增长了33%。主要业务收入的增幅更是高达34%,现货及股票期权市场的成交量也刷新了半年度纪录。存管费用的增加以及保证金规模的扩大,共同推动了投资收益净额的上升。
在投资收益方面,香港交易所的资金实现了10.44亿港元的净收益,同比增长16%。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美元兑港元的非经常性汇兑收益,以及内部管理的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的上升。股东应占溢利也达到了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显示出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新股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陈翊庭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上半年香港交易所共有44宗新上市,集资额高达1094亿港元,是2024年上半年的8倍多,创下了自2021年以来的最高半年度纪录。同时,再融资规模也超过了2400亿港元,同样创下了自2021年以来的最高半年度纪录。目前还有约230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待IPO,显示出香港市场对企业上市的强大吸引力。
陈翊庭还提到了“科企专线”的推出效果。自今年5月6日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推出这一专线以来,已经新增了50余家依据18C、18A章节上市的高科技企业。这一举措旨在更好地服务和辅导特专科技与生物科技企业申请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进一步丰富了香港市场的上市企业类型。
在外资参与度方面,陈翊庭表示,随着全球投资者进行美元资产多元化配置,海外投资者的目光重新聚焦到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目前,香港交易所二级市场中散户占比约为10%,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占比约为23%,其余主要为来自香港本地、东南亚、欧美及中东等全球不同地区的机构投资者。在新股认购中,外资的参与度也显著提升,吸引了众多全球长线基金的参与。
香港交易所还积极回应了市场关切,计划推出多项新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这些措施包括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的定价新规以及推出下调证券交易最低上落价位的第一阶段等。
香港交易所在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强劲,不仅在新股市场融资额方面重回全球榜首,还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显著增长。未来,随着更多新措施的推出和实施,香港交易所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全球竞争力,为投资者和发行人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更充裕的流动性和更高效的互联互通机制。
来源:https://www.cnu.com.cn/data/202508/107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