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AI公司造富神话背后被操纵的收入数据
创始人
2025-08-28 17:04:15
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8月28日讯(记者 朱俊熹)AI公司“花团锦簇”的收入数据正在席卷新闻头条:“8个月ARR突破1亿美元”、“有史以来ARR增长最快的初创公司”……普通看客尚可当作一场热闹。但对关注AI的投资人来说,面临的问题则是,如何从这些造富神话中分辨出真正具备参考价值的数据。

近日,AI智能体明星公司Manus首次公布了其商业化进展。Manus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季逸超在新加坡举办的一场活动中表示,自三月上线以来,Manus的RRR(Revenue Run Rate,收入运行率)已达到9000万美元,且实现1亿美元指日可待。

Manus创始人兼CEO肖弘随后在社交媒体上补充称,RRR是“更合理又常见的指标”。据其解释,Manus的少量收入来自重度用户额外购买的一次性积分,这部分并非经常性收入,因此用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年度经常性收入)无法完全反映业务实际情况。此外,像亚马逊AWS、Databricks、Salesforce等采用按使用量计费的公司,在财报中也通常选择披露RRR。

从定义上看,ARR指的是企业每年能够稳定、重复获得的收入,主要针对订阅模式或长期合约收入,不包含一次性收入。其常用的计算方法是用MRR(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每月经常性收入)乘以12得到。而RRR是基于当前某个月或季度的收入表现来推算全年收入,相较于ARR更宽泛,除经常性收入外,也可能包含一次性或偶发收入。

一位投资人对蓝鲸科技表示,肖弘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RRR将当前所有收入都纳入计算,比起ARR更能反映Manus短期的业务表现和市场接受度。但作为初创企业,在业务稳定性和数据支撑方面,Manus很难与亚马逊AWS等成熟企业相比。未来若受到市场竞争或技术迭代等影响,其收入可能难以维持当前水平,因此也存在高估公司实际收入能力的风险。

科技行业对ARR这一收入指标并不陌生,越来越多的AI公司正在成为ARR“增长神话”的主角。大模型领军者OpenAI曾在6月透露,其ARR已从去年的55亿美元跃升至100亿美元。Anthropic的ARR被曝达到40亿美元,较年初增长了近四倍。一些应用层的新兴玩家也不甘落后,前百度集团副总裁、小度科技CEO景鲲等人创办的Genspark就表示,其AI智能体产品上线仅45天,就实现了3600万美元的ARR。

前述投资人称,AI公司对ARR的强调,主要是讲给投资者的故事。“ARR是传统SaaS公司常用的估值指标,投资者比较熟悉。”因此,较高的ARR数字能够更好地展示这家AI公司的收入增长潜力和业务规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便于在融资时获得更高估值。

但与传统SaaS公司相对稳定、用户留存率高的业务模式不同,当前AI行业正处于日新月异的迭代中,用户波动性较大,这也让ARR的预测价值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AI Infra企业潞晨科技的创始人尤洋对蓝鲸科技举例称,微软就是传统SaaS的典型代表。像大学这样的大型客户,一旦使用微软提供的邮箱或会议系统服务,就极少会轻易更换。“但是今天有些AI产品的切换代价可能非常低,我可以从ChatGPT无缝切换到Gemini。”

在尤洋看来,没有任何指标能够对未来做到绝对、完整的预测。相对而言,如果一家AI公司正处于上升势头,ARR确实能够反映出其营收增长预期,让投资人看到公司每年可能实现的可重复性收入规模——但前提是,ARR必须经过严谨且准确的计算。

尤洋描述了一种常见却有误导性的ARR计算方式。假设一家大模型公司月收入包括以下几项:按月订阅用户总付费1亿元、按季度订阅用户总付费2亿元、按年订阅用户总付费3亿元、API按量调用总付费3亿元。

真实的ARR应按周期折算,即1×12+2×4+3×1=23亿元。但有些公司为了虚增规模,会将未实现的预收款也计入当月收入,直接得出(1+2+3+3) ×12=108亿元的ARR数据。由于计算方法不同,最终得出的ARR数字可能相差悬殊。

除此之外,亦不乏一些刻意抬高ARR数字的手段。据前述投资人介绍,譬如有AI产品在发布初期,通过同行互刷、Product Hunt打榜等途径制造假热度,再直接将这种非典型的用户付费数据年化处理,使ARR“暴涨”。又或者在上线首月,先通过极低定价引流,后期再大幅涨价,并用涨价后的单价来计算ARR以制造假象。

一些企业还会和KOL达成合作,向其提供高额返佣,由KOL以返现方式吸引粉丝购买年费会员,从而在短期内拉升月收入并抬高ARR。但实质上,这类用户忠诚度不高,续费可能性较小。

“ARR对投资人有一定参考价值,但这个价值在AI领域有所降低。”该投资人称,“由于AI公司收入模式多样且不稳定,ARR易被操纵,投资人不会单纯依赖ARR叙事。”他指出,通常还会参考用户留存率、客户获取成本、毛利率、产品迭代速度等指标来综合评估公司价值。

另一位投资人则表示,诸如AI应用的日活、月活用户数等数据都“很虚”,核心还是要看用户留存情况。“要看长时间段的数据,比如次周、十周的,因为一次性的数据可以通过运营手段做上去。”他强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浦发银行上半年净利增长10%,... 瑞财经 王敏 8月27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发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
资本热话丨板块轮动速度加快,A... 市场强势升温后普遍伴随调整阶段,调整不意味着行情结束。 本周A股前三个交易日波动加剧,本周一(8月2...
喜报!2025中国民营企业50... 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在辽宁沈阳举办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暨全国优强民企助力辽宁全面振兴...
600741,进入固态电池领域 固态电池研发领域再现大动作。8月27日晚,华域汽车(600741)公告称,公司拟以2.06亿元收购公...
深夜买药品、取文件… 即时配送...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不想做饭,打开手机点一份心仪的美食,半小...
海量财经丨青岛啤酒上半年净利3... 海报新闻记者 秦文 济南报道 8月26日晚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600600.SH)发...
光伏半年报观察:龙头企业员工薪... 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王泽红 光伏行业亏损局面,还在延续。 截至8月28日,通威股份、隆基绿...
百度智能云升级百舸5.0、千帆... “智能经济时代,一定要有新的基础设施来支撑,这就是智能优先的AI云。”8月28日的2025百度云智大...
A股龙虎榜丨中芯国际涨17.4... 格隆汇8月28日|中芯国际(688981.SH)今日大涨17.45%,股价创历史新高,换手率12.1...
不负起风季!工银瑞信“双面镜”... 破茧突围,王者归来 作者:岩石 编辑:张戈 风品:一然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真正的舞者,不...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最新排名出... 微成都报道 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微成都注意到,四川共有11家...
美的置业2025中报:营收利润... 8月28日,美的置业控股有限公司(03990.HK)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美的置业执行董事兼...
每日收评午后市场再现“V”反弹... 财联社8月28日讯,市场午后V型反弹,三大指数全线收红,科创50指数涨超7%,寒武纪、中芯国际双双创...
九江银行:巧用外汇衍生工具 助...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外汇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汇率风险管理已成为涉外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更...
海辰储能高举“质量牌”,不拼速... 100GWh是什么概念? 如果用电能来衡量,100GWh就是1亿度电,按平均值来计算,可以供数万个普...
大盘震荡上行,A500ETF易... A股三大指数早盘集体上涨,全市场成交额1.81万亿元,板块题材方面,光刻机、半导体、CPO、卫星通信...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反内卷,公司债...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反内卷,其重点在于重塑需求,并拓展市场。一方面,虽然短期内依赖价格战的企业会面临销量...
【南篱/黄金】黄金怎么不上34... 2025.08.27 周三 文/南篱 各位好,我是南篱,一个财经人。 又是后半夜才出的幺蛾子。 周...
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 《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由甲子光年智库发布,系统分析商业航天行业背景、现状、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