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通过各种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效率和质量。
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围绕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把上下游中小企业连接起来,通过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帮助它们解决资金周转问题的一种方式。过去,中小企业往往因为缺少抵押物或者信用评级较低,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但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愿意向这些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也帮助商业银行拓展了客户群体。
近年来,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供应链金融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尽管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供应链金融深化发展仍面临多重梗阻。一是产业端存在数字化鸿沟。大量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数据采集难度大、质量差,导致商业银行风控模型成“无米之炊”,金融服务覆盖广度受限。二是商业银行内部协同不足。部分银行虽搭建数字化平台,但部门间数据孤岛未彻底打破,业务流程割裂,影响融资决策效率与客户体验。三是产品创新同质化。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趋同,围绕核心企业的“复制式”服务居多,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差异化解决方案稀缺,难以适配多样化融资需求。
面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需从生态协同、技术攻坚、产品创新等方面破局。首先,加强与核心企业和平台型企业的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体系。通过接入电商平台、物流系统、政府平台等外部资源,商业银行更全面地掌握企业真实的交易背景,从而更精准地提供金融服务。其次,商业银行要加强技术建设,如完善客户信息收集系统、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提升风控水平。同时,还需要开发更多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特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未来,供应链金融不再只是简单的贷款服务,而是围绕企业整个经营过程提供综合金融支持。商业银行唯有以技术为翼,突破数据困局;以生态为基,深化产业协同;以创新为魂,适配多元需求,方能在供应链金融新赛道上突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朱文馨(作者单位:农行南京建邺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