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在保险行业面临利率下行与负债成本刚性的双重压力下,新华保险(601336.SH;01336.HK)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格外亮眼。8月29日,其A股股价收报68.24元,单日涨幅5.49%,盘中最高触及71.16元,年内股价走势领跑保险板块,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同日召开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新华保险董事长杨玉成并未用“高歌猛进”定义公司股价表现,而是强调“公司具备显著投资价值”,这一表态背后,是新华保险在资产端的精准布局与战略定力,也让杨玉成“最懂股市的险企董事长”这一标签逐渐清晰。
从行业大环境来看,保险机构的资产配置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利率中枢持续下行,传统作为投资组合“压舱石”的固定收益资产,其安全垫不断变薄,而负债端的成本压力却始终保持刚性,整个行业的运营发展陷入不小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新华保险选择以“资产负债联动”为核心思路,在固定收益与权益投资两大领域双线发力,构建起更具韧性的投资体系。
在固定收益领域,新华保险坚持跨周期思维,重点布局超长期债券,通过匹配长期负债需求,稳定资产端的基础收益。而在权益投资板块,公司则将目光聚焦于高股息股票,通过优化配置结构平衡收益与风险。新华保险副总裁秦泓波解释,在当前利率环境下,优质高股息股票不仅能提供稳定的股息现金流,支撑净投资收益率,还能借助新会计准则的优势——划入以公允价值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资产(OCI)账户,有效平滑利润波动,为公司业绩稳定性提供保障。
这一策略的成效已在半年报数据中有所体现。截至上半年末,新华保险归入OCI类的高股息权益工具投资规模从年初的306.40亿元增至374.66亿元,增长68.26亿元,规模扩容的背后,是公司对高股息资产价值的坚定认可。与此同时,新华保险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达到5.9%,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在行业普遍面临投资压力的情况下,交出了一份稳健的成绩单。
除了高股息股票的布局,新华保险在长期资金运用上的创新同样值得关注。在监管鼓励保险资金、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导向下,公司积极参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与中国人寿联合发起设立鸿鹄基金,成为首批参与该试点的险企之一。据新华资产总经理陈一江介绍,鸿鹄基金的推进节奏紧凑且高效:今年年中,基金一期已完成建仓并实现良好收益;截至二季度末,二期基金主体建仓工作基本落地;三期基金于7月初启动,目前进展顺利。
从投资方向来看,鸿鹄基金三期将聚焦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中的优质标的,筛选标准围绕公司治理、经营稳健性、股息稳定性三大核心,重点布局大型上市公司的A+H股。在资金投入方面,新华保险计划对鸿鹄基金累计出资462.5亿元,中国人寿也已明确截至上半年末累计出资350亿元,两大险企的深度参与,为基金的长期运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撑。更关键的是,鸿鹄基金在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上表现突出,今年上半年风险指标低于基准,收益指标高于基准,实现了“功能性”(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与“盈利性”(为险企创造收益)的双重目标。陈一江表示,未来鸿鹄基金将继续发挥“耐心资本”优势,坚持长钱长用,进一步提升两大目标的协同效应。
在长期布局的同时,新华保险今年在资本市场的举牌动作也引发广泛关注,成为其投资策略落地的重要体现。1月24日,公司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每股13.095元的价格从澳洲联邦银行受让杭州银行3.30亿股股份,总价款约43亿元,此次交易后,新华保险及其一致行动人对杭州银行的持股比例达5.87%;3月26日,公司又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增持港股北京控股15万股,合计持股量达6293.85万股,持股比例触及5%的举牌线。
市场分析认为,这两次举牌并非偶然,而是新华保险基于标的公司长期发展前景、行业价值以及自身资产配置需求作出的战略选择。通过持有优质上市公司股权,新华保险既能分享企业成长红利,又能优化资产结构,为长期收益筑牢基础。对于未来是否会继续举牌,秦泓波明确表示,公司不会盲目跟风,而是会综合评估宏观市场环境、标的公司长期价值与负债端的匹配度,以及战略协同性与经营需求,秉持“相机抉择”的原则,确保每一次投资决策都符合公司长期发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