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低迷、积重难返下,采埃孚掌门人及商用车板块负责人不得不同时引咎辞职。
9月11日,采埃孚官宣,现任董事长兼CEO柯皓哲(Holger Klein)将于9月30日提前结束任期,离开董事会。继任者为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负责人马蒂亚斯·米德莱希(Mathias Miedreich)。与此同时,采埃孚商用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负责人彼得·莱尔(Peter Laier)也被终止董事会成员职务。
巨债缠身,财务指标恶化
对于上述结果,业内并不感到意外。毕竟,随着采埃孚的财务危机愈演愈烈,今年7月底,采埃孚曾爆发上万人的示威游行。据德国《经济周刊》报道,当时采埃孚员工对管理层表达了强烈不满,并宣泄出洪水般的愤怒,高喊:“董事会下台!董事会下台!”采埃孚工会主席Achim Dietrich更是直接将矛头对准身为CEO的柯皓哲。
当时这场示威游行,是为了抗议公司管理层的裁员之举。采埃孚去年7月官宣大规模裁员计划,预计将在2028年底前,在德国裁员1.1万-1.4万人,并降低薪资、削减福利,整合部分德国工厂等。在管理层看来,这是降本增效的必要之举。不过,在员工看来,业绩不佳应该是管理层的“锅”。
当然,要将所有责任归咎于柯皓哲,似乎也有失公允。毕竟,采埃孚的财务压力,很大程度上源于过去的两次大规模并购:2015年以124亿美元收购天合(TRW)、2020年以70亿美元收购威伯科。天合和威伯科之后成为采埃孚旗下的主动和被动安全事业部,以及商用车事业部。通过举债迅速扩张的采埃孚,在跃升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同时,也累积了巨大的债务。数据显示,2014-2024年,采埃孚的净负债从2.79亿欧元爆炸式增长至105亿欧元,平均年利息支出高达5.75亿欧元。
采埃孚CEO柯皓哲
柯皓哲曾深度参与了天合、威伯科的收购整合,也直面债务压力。2023年初上台后,柯皓哲致力于削减采埃孚的负债。其中,2023年业绩向好时,采埃孚偿还了部分债务,2023年底的净负债降至100亿欧元以下,为99.82亿欧元(2022年底为103.78亿欧元)。
不过,2024年市场白热化竞争,叠加电驱动业务急剧滑坡,巨额负债及其衍生出来的利息,不断侵蚀着采埃孚岌岌可危的盈利能力。2024年,采埃孚息税前利润仅为2.1亿欧元,却要拿出8.1亿欧元来偿还利息。这一年,采埃孚税后净亏损达到10.2亿欧元,负债重新攀升至105亿欧元。
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更是火上浇油。采埃孚营收下滑10%,息税前利润同比暴跌42%至3.67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也从去年同期的2.9%降至1.9%,显著低于佛瑞亚、法雷奥等欧洲同行,且净亏损1.95亿欧元。面对盈利能力的下滑,以及巨额负债,采埃孚股东及监事会选择更换掌舵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拆分困局待解,中国市场存机遇
从采埃孚的现状来看,摆在新掌门人马蒂亚斯·米德莱希面前的挑战自然不小。外界正在密切关注其上台后,是否会选择剥离或者出售那些不赚钱甚至亏损的业务。
采埃孚下一任CEO马蒂亚斯·米德莱希
柯皓哲掌舵期间,对于采埃孚旗下板块的剥离,一直进展比较缓慢。例如,早在2022年,采埃孚就对外宣布将拆分被动安全事业部。直到2024年3月,被动安全事业部才剥离出去并更名为ZF LIFETEC,计划出售或独立上市。不过,由于无法IPO又找不到投资人,时至今日,ZF LIFETEC的财务报表仍然合并在采埃孚名下。
采埃孚寄予厚望的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也待价而沽。去年7月官宣裁员时,采埃孚就表示要重点调整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该事业部2021年成立,由原乘用车传动技术事业部和电驱动技术事业部合并而成,也包含了传统变速器业务,虽然2024年营收下滑至100亿欧元,但仍是采埃孚营收最高的事业部,占到集团总营收的1/4。
采埃孚官方从未正式确认过拆分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的计划,但柯皓哲去年起就在尝试为其寻找买家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今年3月,采埃孚宣布该公司正在评估将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进行独立拆分的可行性。包括整体出售、引入投资伙伴、分拆独立上市、从事业部中剥离传统业务以提高吸引力等诸多选项都被摆上台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采埃孚在欧洲等市场遭遇挑战,但在中国市场,其业务依然保持增长,且在某些领域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增加,这促使采埃孚不断把业务重心向中国市场转移。即使马蒂亚斯·米德莱希上台,这一趋势预计也不会发生太大改变。
根据约定,柯皓哲和彼得·莱尔均将于9月30日离任采埃孚董事会。当然,柯皓哲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提前“下课”的巨头掌门人。从采埃孚前CEO斯特凡·索默、福特前CEO马克·菲尔兹、日产前CEO卡洛斯·戈恩、大众集团前CEO迪斯,到Stellantis前CEO唐唯实、本田前CE0内田诚等,全球汽车行业巨头掌门人的频繁更迭,成为行业整合变革浪潮中一道显著的缩影。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