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包租公”今朝“负资产”:多套房家庭如何应对楼市寒冬?
“我现在竟然成了‘负资产’!”南京的文达姐在一次聚餐中,无奈地叹出了口,语气中满是难以置信。这话若是放在五六年前,谁也不会放在心上,那时她名下三套房产,总价值轻松过千万,是多少人艳羡的“人生赢家”。然而,时过境迁,房价下跌三成,租金不抵月供,每个月退休金还得贴进去八千多。文达姐咬咬牙:“再这样下去,我只能卖掉市区那套老房子,不然真扛不住了!”
文达姐的困境并非孤例。据住建部统计,全国范围内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比例高达43.7%。曾经被视为“有钱人”的标签,如今在房市下行的压力下,这些“多房族”正面临比无房者更为棘手的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套房家庭当前面临的三大“硬仗”,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一、房产“金融化”的幻灭:卖不掉,租不出,资产变“鸡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并非恶意唱衰楼市。然而,摆在多套房家庭面前的第一个严峻挑战,便是房产的流动性大幅下降,曾经的“摇钱树”如今变成了难以搬动的“包袱”。
北京的张叔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去年,他打算出售朝阳区一套120平米的三居室,最初挂价620万,自信能卖个好价钱。然而,八个月的挂牌期内,经历了三次降价,如今500万也无人问津,看房者寥寥。中介直言不讳:“北京二手房挂牌量已逼近16万套,买家挑得厉害,非核心地段、价格无优势的房产,根本无人问津。”全国数据更为惊人:二手房挂牌量已突破258万套,较去年同期增长25%。房产的平均成交周期也从过去的45天延长至97天,几乎需要三个月才能售出一套。
即便愿意“割肉”降价,也未必能顺利脱手。广州的李阿姨去年大幅降价15%,却遭遇买家直接砍价至原价一半,理由是“现在买房如同接飞刀,谁知道明天会不会更便宜”。
租金市场同样不容乐观。上海内环内一套两居室,几年前月租金尚能达到1.2万元,如今即使降至8500元,仍需空置三个月才能租出去。文达姐精打细算后发现,三套房每月房贷高达2.8万元,而租金总共才2万元,意味着每月净亏损8000元。“以前觉得房子是‘摇钱树’,现在才意识到它是‘吞金兽’,每个月的退休金都得填进去!”她苦笑着说道。
二、负债如影随形:月供压顶,现金流告急
对于仍有房贷的多套房家庭而言,日子更是雪上加霜。每月如期而至的房贷,如同“催命符”,让到手的工资瞬间蒸发大半,几乎无法留下足够的资金应对日常开销。
根据央行一份报告,多套房家庭的平均负债率已攀升至72%,其中37%的家庭月供占收入的60%以上。这意味着,月收入1万元的家庭,若有8000元用于偿还房贷,剩余的2000元不仅要负担全家吃喝,还要应对医疗、水电等各项开支,捉襟见肘。
更令人忧虑的是断供风险的飙升。2025年上半年,全国法拍房数量同比激增60.7%。深圳的断供案例增长了230%,而燕郊地区甚至出现了“免费送房”的现象,唯一条件是接手剩余的贷款。一些当初利用经营贷炒房的业主,如今利率从3.5%飙升至8%,月供翻倍,已无力承担,只能眼睁睁看着房产被拍卖。
三、财富缩水显露:昔日“优越感”褪色,不如无房一身轻
多套房家庭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财富缩水带来的心理落差。曾几何时,拥有数套房产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如今,这些房产的贬值却让他们过得不如那些没有房贷压力的无房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4个城市的房价环比下跌。一线城市房价下跌幅度尤为惊人:北京二手房价格同比下跌7.32%,上海内环的“老破小”从最高18万元/平方米跌至不足10万元,深圳部分豪宅更是较峰值时腰斩,跌幅高达42%。
反观那些未购房、无房贷的家庭,生活反而更加从容。北京一对年轻夫妻,未购房,将原本用于首付的200万元存入理财产品,年收益达8万元。他们租住在月租6000元的公寓,剩余资金还可以用于旅游和消费。“现在房东每月还在还房贷,我们却用理财收益支付房租,这比当‘房奴’舒服多了!”他们如是说。
四、给多套房家庭的“三条建议”:轻装上阵,理性应对
面对当前的楼市寒冬,多套房家庭并非束手无策,以下几条建议或能为您提供破局之道:
1. 审慎评估,果断“减负”: 若手中持有三四线城市或郊区房产,且面临租金倒贴的困境,不妨考虑及时出售,即使亏损变现,也远胜于持续“出血”。对于高利率房贷,若能顺利置换为低利率贷款,应积极操作,但务必注意合规性,避免陷入违规陷阱。核心原则是,确保月供不超过家庭收入的40%,否则风险过高。
2. 关注政策,善用“借力”: 密切关注各地出台的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等政策。若您的房产位于相关区域,或有机会获得额外的收益。同时,积极了解并申请相关的税费优惠政策,如个税退税、房产税减免等,积少成多。部分城市如武汉,正在推行商品房收购转化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虽然收购价格可能低于市场价15%,但能实现快速回笼资金,总比房产“砸”在手里强。
3. 调整心态,聚焦“现金为王”: 过去那种“靠房‘躺赚’”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若继续抱着“房价必涨”的幻想,硬扛高企的负债,只会让日子越过越艰难。在当前楼市环境下,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和较低的负债,比持有多少套房产更为重要。轻装上阵,才能更好地穿越这轮市场调整。
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