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此前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意外波及欧盟市场。据欧洲媒体报道,受此影响,欧洲汽车制造业遭遇严重供应链危机,多家车企库存告急,部分生产线甚至被迫停工。中国出台的稀土出口管控政策,旨在通过按需供应机制防止某些国家囤积稀土资源来制约中国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后续协商中,欧盟要求中国恢复对其的常规供应,但遭到中方拒绝。有分析机构指出,鉴于欧美企业间的紧密联系,向欧洲供应稀土实际上等同于间接供给美国。
据彭博社15日报道,在特朗普政府的持续施压下,欧盟正酝酿对中印企业实施制裁。但欧盟此次态度相对谨慎,报道分析称其可能采取折中方案:若实施大规模制裁,必将招致中国的强力反制;而若仅针对少数几家公司,则可能避免引发重大冲突。此前特朗普曾要求欧盟对中国商品全面加征100%关税,但考虑到现实情况,欧盟接受这一要求的可能性极低。
中国欧盟商会16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持续的稀土出口管制已导致欧洲企业面临持续停产风险。欧盟方面抱怨中国的管控措施缺乏必要性,并敦促尽快恢复对欧稀土正常供应。据悉,欧盟已与美国达成共识,计划投资开发中国以外的稀土供应源。但目前仅有澳大利亚一家企业具备出口能力,其产量与中国相比差距悬殊,特别是在汽车工业急需的重稀土领域,西方国家更是面临严重短缺。
数据显示,欧盟的稀土进口完全依赖中国,锂、铜、镍等关键金属资源也高度依赖进口。作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稀土在高科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稀土永磁材料是制造高效能电动机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和动力性能。欧盟正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众多知名车企都在积极布局,若稀土供应持续中断,这些企业的生产线将陷入瘫痪,前期巨额研发投入和市场布局也将面临重大损失。
目前中国稀土产量已占全球95%的份额,并掌控着约90%的精炼产能,形成了中国加工、全球消费的产业格局。几乎所有国家都将稀土原矿运往中国进行深加工。欧盟企业长期依赖中国稳定的稀土供应建立起了完整的生产体系。一旦中国断供,欧盟相关产业不仅面临原材料短缺,更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断裂,引发连锁反应,严重削弱其产业竞争力。这种深度依赖关系,使得欧盟在对华采取强硬措施时不得不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