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中国减持美债,全球资产配置重塑格局
2025年7月,中国抛售257亿美元美国国债的举动,不仅令华尔街的心弦为之一紧,更标志着一个长达十五载的金融版图正在悄然重塑。曾经中国稳坐美国国债最大海外持有国宝座,峰值时持有量一度突破1.3万亿美元,然而如今,这一数字已骤降至7307亿美元,创下2009年以来的历史新低,不足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全球资本市场的另一番景象则引人瞩目。在日本悄然增持38亿美元美国国债之际,英国却以413亿美元的惊人增幅,创下历史新高,这与中国的大幅减持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全球投资者不禁为之侧目。
事实上,中国减持美债并非一日之寒。自2022年4月持仓量跌破万亿美元大关以来,中国便开启了持续性的“瘦身”模式:2022年累计减持1732亿美元,2023年减少508亿美元,2024年则减少了573亿美元。而进入2025年,这一步伐明显加快,仅在7月份一个月,就削减了257亿美元的持有量。
深层考量:中国减持美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为何中国会选择如此大规模地减持美国国债?专家们普遍认为,这背后蕴含着多重战略考量。
首先,美国联邦政府日益膨胀的债务规模,尤其是特朗普政府通过的“大美丽法案”预示着未来十年内将额外增加2万亿美元的负债,这无疑加剧了美国国债的风险,削弱了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债务“雪球”越滚越大,让美债的性价比大打折扣。
其次,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导向,包括对外加征关税、对内减税以及财政支出的扩大,加之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国际社会对美元信用的信心。美元指数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已下跌超过10%,这便是市场最直接的反馈。
黄金“热潮”与人民币的“双向奔赴”
在中国减持美债的同时,另一项资产的增持则显得尤为突出——黄金。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截至2025年8月末,黄金储备已攀升至7402万盎司。作为一种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黄金不受单边制裁的影响,能够有效地对冲美元单一货币风险,成为中国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的重要选择。
有趣的是,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谈及人民币汇率时,却表达了出人意料的“认可”。她指出,人民币汇率的表现“并没有针对美国”。然而,话锋一转,她又强调人民币兑欧元正处于历史低点,认为这对欧洲而言是一个问题。
这种差异化的汇率表现,恰恰反映了人民币在不同货币体系中的相对强弱。202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约3%,从1美元兑7.3元人民币回落至7.1元人民币。然而,同期人民币兑欧元却大幅贬值了约10%,从1欧元兑7.5元人民币跌破8.4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低。这一汇率变化,无疑助推了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增长,2025年中国与欧洲的贸易额增长了6.9%,而与美国的贸易额则下降了14%,进一步扩大了欧盟对华贸易逆差。
策略调整与未来展望
特朗普政府的态度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此前在稀土问题上表现得咄咄逼人、威胁加征200%关税的他,在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共同出席发布会时,却一改强硬姿态,主动释放出“希望延长关税暂停期”的信号,并反复强调“中美关系很好”。
这种态度转变的背后,是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4万亿美元,利息支出飙升,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严峻现实。市场的信心日益依赖海外资金的注入,而如果中国这样的主要债权国持续减持,必将动摇这种信心。
中国减持美债的策略,并非“一刀切”式的清仓,而是采取了渐进式的“温水煮青蛙”式手法。这种方式避免了因短期内大量抛售而引发美债价格暴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以及自身美元资产大幅贬值的风险,展现出高度的策略性和实用性。
“去美元化”浪潮与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中国减持美债的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中国正逐步摆脱对美元生态的过度依赖。全球央行也纷纷响应“去美元化”的呼声,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2025年二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66吨,处于历史高位。2022年至2024年,全球央行年度购金量已连续三年超过1000吨。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25年7月,海外官方机构对美国长短期证券和银行的资金净流出为205亿美元,表明尽管私人资本仍在增持美债,但主权国家已开始撤离,对美元资产风险的担忧日益加剧。
中国减持美债的行动,是一项涵盖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既是对当前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的积极应对,也是对中国长期金融安全的战略谋划。这场博弈或许会充满波折,但其主导趋势已然形成。
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的占比为7.3%,相较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5%仍有提升空间。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评论人民币汇率时,选择性地聚焦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而忽略其对一篮子货币的整体稳定性,这种将汇率工具化的做法,正是美国一贯的策略。
中国巧妙的减持策略,一方面通过持续减少对美元资产的敞口,另一方面又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技术性调整,有效规避了对市场造成过度的冲击,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金融博弈中,正以更加成熟和战略性的姿态,塑造着全球资产配置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