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千亩花海中的诗歌与稼穑
云朝清
花开了,你在哪儿
快快来看花
还在等什么
美丽花儿已开满园
我在问花村等你来……
一首《我在问花村等你》,一时火爆大江南北,触屏一搜,精彩呈现。
寻歌而去,川西都江堰青城山下,岷江之畔有一个因花而生、因花而兴的村庄——问花村。这里曾是坝子上贫瘠的荒滩,如今却成为令人瞩目的“花卉硅谷”。当第一缕春风拂过海棠花仙谷,当最后一片杏梅消融在雪水中,问花村用十年时间书写了一个关于土地、梦想与财富的传奇。
问花村的四季,是花果的盛宴。初春时节,千亩梅园化身“香雪海”,200多个品种的梅花在枝头摇曳生姿,垂枝梅的枝条如瀑布般倾泻而下,一度登上央视《花开中国》栏目;春末,海棠花仙谷的1000亩木瓜海棠竞相绽放,72把园艺造型伞组成的T台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们身着汉服漫步其间,恍若穿越千年;夏天,是油菜籽收获的好时光,也是玉米播种的季节。秋天银杏大道与红枫相映成趣,问花村引领村民将梅花、海棠和金弹子小微盆景通过电商平台飞向全国千家万户。
寻遍都江堰整个村史建制,都没有问花村的名字。自称“老村长”的问花村文旅集团董事长杨仁祥打趣道:“问花村不是一个行政村,而是为富一方乡亲,在青城山脚下,以大通社区为核心成立的机构。”杨仁祥是土生土长的大通社区人,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一头扎进商海,凭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市场眼光,成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问花村”这三个字,在杨仁祥的眼中蕴含着无尽的诗意,“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问花”二字,既浪漫,又深邃,以梅花和海棠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问花村”这个虚拟的区域地理标志,落地扎根在他的家乡,打造出了一个鉴花“爆品”,打响了问花村品牌的名气。
问花村园区内梅花、海棠、樱花、杜鹃等花卉错峰开放,配合灯光秀、音乐节、非遗体验等活动,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 2025年春节期间,单日最高客流量达3.5万人次。
花开了,歌红了,舞火了,乡亲们因花而富了。在种植端,问花村无偿捐赠山区村民青梅苗,让青梅在百姓房前屋后开花结果。在加工端,海棠伞衍生出海棠伞酒、海棠伞酒串串等项目。青梅果制成酵素、果脯、青梅酒、青梅牙膏和青梅漱口水等衍生品,2024年深加工产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一朵花的价值,在这里被放大了无数倍。”村民王勇感慨道。像王勇这样的村民,问花村比比皆是,他们通过“流转租金+务工收入+保底分红”的模式,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8000元跃升至2024年的3.5万元。
站在问花村的观景台上,万亩花海与千年古堰交相辉映。远处,青城山云雾缭绕;近处,村民在花田间劳作,孩童在绿道上追逐嬉戏……
敬告:本文已经成都日报授权转载,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成都日报》2025年9月23日第8版
作者:云朝清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