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经有一些半导体概念股实现了港、A两地上市,涉及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HK)、华虹半导体(688347.SH,01347.HK)等公司。
与此同时,还有更多A股的半导体企业正在奔向港股市场!
近期,来自A股科创板的晶晨股份(688099.SH)也已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半导体设计企业赴港,A股市值超468亿
晶晨股份成立于2003年,并于2019年登陆A股科创板。在年内股价累涨近62%后,公司的A股市值已经超过468亿元人民币。
业务方面,经过多年发展,晶晨股份已成为一家全球布局、世界领先的系统级半导体设计公司,为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出行、娱乐与教育及工业生产等多种应用场景,提供先进且行业领先的智能终端控制与连接解决方案。
公司的产品组合主要包括智能多媒体及显示SoC主控芯片(包括智能机顶盒SoC及智能显示终端SoC)、AIoT SoC主控芯片、通信与连接芯片(包括Wi-Fi芯片)、智能汽车SoC芯片等,应用于全球主流运营商250余家、全球前20大电视品牌的14家,以及众多AIoT厂商及汽车厂商,下游客户包括小米、创维、TCL、海信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的相关收入计,晶晨股份在专注于智能终端SoC芯片的厂商中位列全球第四,在家庭智能终端SoC芯片领域位列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二。
业绩表现较为稳定,但这些点值得关注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晶晨股份的收入分别为55.45亿元(人民币,下同)、53.71亿元、59.26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7.32亿元、4.99亿元、8.19亿元;年内毛利率分别为35.1%、33.2%、37.1%。
2025年上半年,晶晨股份的收入为33.30亿元,同比增长10.40%,期内利润为4.93亿元,同比增长36.24%;期内毛利率为37.5%。
众所周知,近些年,全球芯片行业及相关下游市场一度陷入周期性低迷,但晶晨股份的整体业绩表现依然较为出色,在2023年短暂下降后迅速恢复了增势。
分产品来看,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智能多媒体及显示SoC实现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5.6%、75.6%、72.4%、70.9%,可见公司的业绩对这部分产品依赖性较高。
晶晨股份的AIoT SoC可应用于智能白电、智能服务及工业机器人、智能健身、游戏娱乐(AR终端)等广泛AIoT领域。因此,这部分产品的表现也深受投资者关注。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AIoT SoC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3.0%、22.3%、25.5%、26.7%,整体占比有小幅提升。
总的来看,晶晨股份对智能多媒体及显示SoC、AIoT SoC这两种产品的依赖性较高。
分区域来看,晶晨股份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中国内地以外的市场。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以外地区贡献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4.5%、90.2%、91.4%、88.9%。
此外,招股书还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晶晨股份的五大客户合计产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7.9%、65.5%、63.3%及66.3%,其中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7.3%、24.5%、18.8%及20.4%,对少数几大客户的依赖也较重。
而作为无晶圆芯片设计公司,晶晨股份向世界各地的第三方供应商采购晶圆、芯片封测及IP。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分别达91.2%、86.6%、88.0%、78.9%,而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59.0%、54.6%、49.8%及49.4%,同样居高不下。
晶晨股份在招股书中称,供应商若出现业务中断(如自然灾害、地缘政治)、产能不足、原材料短缺,或合规问题(如责任采购),将导致公司供应链断裂、成本上升,影响产品交付。
招股书显示,存货情况也值得留意。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存货分别为15.18亿元、12.45亿元、14.10亿元、18.53亿元元,同期存货减值分别为1.54亿元、3.07亿元、2.24亿元、1.95亿元。
全球智能终端SoC以及通信与连接芯片市场具有技术不断革新、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标准及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等特点,晶晨股份的SoC产品可能迅速过时。此外,晶圆制造使用的原材料面临价格波动,这可能会影响公司存货的价值。总体而言,晶晨股份的存货减值吞噬了部分利润,如果不能有效管理存货可能会对业绩造成冲击。
结语
此次晶晨股份申请在港交所上市,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公司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
而根据招股书的披露,如果成功上市,晶晨股份拟将(1)约70%的所得款项净额在未来五年用于支持持续增长与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专注于尖端芯片技术;(2)约10%的净额用于未来五年的全球客户服务体系建设;(3)约10%的净额用于推进“平台+生态”战略的战略投资与收购;(4)约10%的净额用作一般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作为一家在科创板上市数年的半导体企业,晶晨股份也算是接受过资本市场的考验,此次能否成功赴港,实现“A+H”布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云知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