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27家公司在A股上市,实际募资398.32亿元,超过上半年51家公司募资总和373.55亿元,华电新能以募资金额181.71亿元拔得头筹。国泰海通有4个保荐项目于第三季度成功上市,成第三季度“保荐王”,揽得2.3亿元承销及保荐费用。
来源:摄图网
A股第三季度IPO募资398.32亿元,3家公司市值超过600亿元
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有27家公司完成A股上市发行,实际募资金额合计达到398.32亿元。而2025年1-6月,完成A股上市发行的公司合计有51家,实际募资金额为373.55亿元。
究其原因,第三季度上市的“大块头”企业较多。
从募资金额来看,第三季度上市的公司中,华电新能(600930.SH)的实际募资金额达到181.71亿元,而上半年实际募资金额最高的中策橡胶(603049.SH)也仅募资40.66亿元。事实上,华电新能的实际募资金额已经超过了上半年实际募资金额前十位公司的募资总额173.06亿元。
除了华电新能外,第三季度,还有3家公司的实际募资金额超过20亿元。而上半年,包括中策橡胶在内,实际募资金额超过20亿元的公司仅有2家。
从上市后市值表现来看,截至10月16日收盘,第三季度上市的27家公司中,有3家市值超过600亿元,9家超过100亿元。而上半年上市的51家公司中,虽然有17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元,但仅有1家市值超过600亿元。
此外,第三季度上市的27家公司中,有16家公司实际募资金额高于预计募资金额,占比为59.26%,超募资金合计达到18.44亿元。上半年上市的51家公司中,有27家实际募资金额高于预计募资金额,占比为52.94%,超募资金合计为42.66亿元。
分上市板块来看,今年第三季度,北交所、深交所创业板均有9家公司上市,上交所主板有5家,深交所主板、上交所科创板分别有3家、1家。
分地区来看,27家公司分布在10个省及直辖市,其中,有8家公司来自江苏。
中介机构三季度揽20多亿元发行费用,国泰海通成“保荐王”
据Choice金融终端统计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上市的27家公司合计支付发行费用20.48亿元(已公告实施超额配售选择权结果,按实际发行费用计算;尚未公告实施超额配售选择权结果,按不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计算;实际募资金额计算方法相同),与实际募资金额的比值为5.14%。
而2025年上半年上市的51家公司合计支付的发行费用为39.09亿元,与实际募资金额的比值为10.47%。
进一步分析来看,第三季度上市的公司加权平均发行费用率较低,主要由于华电新能发行费用率较低,拉低了整体比率。华电新能实际募资金额181.71亿元,支付的发行费用为2.27亿元,发行费用率为1.25%。
共有14家保荐机构为第三季度上市的27家公司提供保荐。其中,除了华电新能由中金公司(601995.SH)、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联合)联合保荐外,其余26家公司的保荐人均只有一家。
从第三季度保荐上市的项目数量来看,国泰海通(601211.SH)拔得头筹,其担任保荐人的4家公司于第三季度成功上市。
“三中一华”中,华泰联合有3个项目成功上市,与国金证券(600109.SH)并列第二;中金公司、中信证券(600030.SH)分别有2个项目成功上市,中信建投(601066.SH)则有1个项目成功上市。
根据上市券商披露的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601688.SH)、中信建投的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位列上市券商前5名,该业务收入分别为20.98亿元、16.68亿元、13.92亿元、11.68亿元、11.23亿元。其中,华泰联合为华泰证券的子公司。
而据第三季度新上市公司公告,华电新能等3家公司的保荐人或主承销商不唯一,难以计算公司向单一保荐人、主承销商支付的承销及保荐费用。剔除上述3家公司后,其余24家公司合计支付承销及保荐费用10.56亿元。其中,国泰海通斩获2.3亿元,位列第一;中信证券以1.57亿元位列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