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 年港股美妆 IPO 热度正盛,毛戈平市值破 500 亿的神话还在发酵,林清轩、颖通控股也排队候场。
可国货美妆 “一哥” 珀莱雅 8 月 26 日宣布赴港搞 “A+H” 上市时,市场却泼了冷水 —— 次日 A 股股价直接跌了 7.59%。
为什么?因为同日公布的2025年中报,实在不“体面”。这份财报,几乎把珀莱雅风光无限的“遮羞布”给扯了下来。
厨房慢了,老板却先分钱?
珀莱雅给市场的“预期”是高速增长的龙头,过去几年,营收净利增速动不动就是35%以上。
现实呢?2025年中报,营收增速“咣当”一下,首次跌破双位数,只剩7.21%。
更要命的是,占营收大头的主品牌“珀莱雅”,竟然开始下滑了(-0.08%)。这可是5年来头一回。
虽然彩妆“彩棠”这些小弟长得很快,但加起来占比不到20%,根本撑不起场子。
好了,增速失速,本该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
可珀莱雅干了件“骚操作”:宣布上市以来最大力度的中期分红,要拿出3.15亿现金(占了净利润近40%)分给股东。
这是什么概念?创始人侯军呈、方玉友上市以来,光分红就已经揣兜里超10个亿了。
一边是增长乏力,一边是疯狂分红。这就好比一家餐厅,上菜速度越来越慢,老顾客都开始跑了,老板却忙着从收银台往外拿钱,你让新来的投资人怎么想?
“面子”很贵,“里子”很省
如果只是分红,市场也许还能忍。但投资者最气的,是扒开了珀莱雅的“里子”,发现了一个“价值错配”的秘密。
这就像大家抨击“预制菜”一样,抨击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你“用预制菜的成本,收了现炒的价钱”。
珀莱雅的“预制菜”是什么?就是它“重营销、轻研发”的基因。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一路狂飙,现在快到50%了。一半的钱拿去打广告。上半年就花了26个多亿。从孙俪、章若楠到刘亦菲、易烊千玺,代言人阵容豪华得刺眼。
然而研发费用长期在2%以下徘徊,创始人方玉友自己都坦白:“我们确实是搞营销出来的,还没成为理想中的科技型企业。”
但是大家为什么愿意给珀莱A股的高估值?是“预期”你是个科技美妆企业,像欧莱雅(研发一年80多亿)那样有“技术护城河”。
结果你告诉我,你本质上还是个“流量贩子”,靠花钱买广告续命。你这不就是用“工业加热包”冒充“米其林现炒”吗?
这股怨气,就是珀莱雅股价大跌的真正“情绪内核”。
“老人”套现,“二代”接班
给这股怨气火上浇油的,是公司内部的“大换血”。就在这个业绩放缓、模式被质疑的节骨眼上,珀莱雅的“二代”侯亚孟开始接任总经理。
与此同时,帮着打下百亿江山的老将们,却在密集“撤退”:联合创始人方玉友,这几年一直在减持,累计套现几十亿。
亲历百亿跨越的财务负责人王莉,辞职前后立马减持股票,套现千万;主导“早C晚A”爆款的首席营销官、负责全球研发的首席科学官,也都在2024年相继离职。
“老人”拿钱走人,“二代”临危接班。这套组合拳打出来,市场心里能有底吗?
小结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珀莱雅赴港上市,它想去香港讲“国际化”的新故事,再融一笔钱。但对珀莱雅来说,真正的胜负手,不在香港的交易所,而在它杭州的研发室里。
这场“压力测试”已经来了,珀莱雅如果不能借此机会,真正啃下“重营销、轻研发”这块硬骨头,把“面子”的钱匀一点给“里子”,那就算香港上市,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