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盯着海外市场的朋友肯定有感觉——这两天美债、CPI凑一块儿搞出动静,看似一堆专业数据,其实藏着咱们中长线投资最该盯的方向。我是帮主郑重,干了20年财经记者,后来沉下心做中长线投资,见多了市场里的“数据噪音”,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伙捋捋这事儿。
先从最核心的CPI说起,9月美国CPI年率是3.0%,比8月的2.9%略高一点,但没到华尔街预期的3.1%,核心CPI也一样,都是“刚好超上月、没达预期”的节奏。别觉得就差0.1个百分点不算啥,这背后的门道很关键——通胀确实还在美联储2%的目标之上,大家能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比如关税推高的家具这类进口货,但“降温”的势头没断,之前担心的“通胀反弹”,暂时可以放一放。
更有意思的是CPI数据一出来,美债立马有了反应。国债期货直接冲到日内高点,收益率曲线反而变陡了——简单说就是短端和长端收益率的差距在拉大,比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了4个基点,到3.96%附近,2年期、5年期的收益率也在往下走。这可不是市场瞎动,是在传递信号:大家觉得美联储接下来的政策会更偏“鸽”,也就是更倾向于宽松。之前预期今年剩下两次会议累计降息47个基点,现在直接涨到49个基点,下周会议降息的概率,又往上提了提。
可能有人会问,这跟咱们中长线投资有啥关系?我干这行20年,最看重的就是“边际变化”。这次CPI哪怕延迟了一周发布(因为政府停摆),但核心信号没乱:通胀压力在慢慢缓解,而美联储内部哪怕对“保就业还是抑通胀”有分歧,下周降息基本是板上钉钉。对咱们来说,这意味着海外流动性宽松的大方向没改,那些对利率敏感的板块,比如成长股、部分海外资产,后续的确定性就更高了,但也别着急动手,中长线最忌追着数据跑,等下周美联储会议落地,看清资金流向再布局更稳妥。
总的来说,这两天的海外数据,本质是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通胀不跑偏,政策有预期,不用被短期波动带偏节奏。我是帮主郑重,向来不玩虚的,只从数据里扒最实在的趋势,后续咱们就盯着美联储下周的动作,有新动静再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