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以尽责管理推动价值创造-A股机构投资者赋能上市公司治理升级的实践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76页
《以尽责管理推动价值创造》报告核心内容总结
本报告聚焦A股机构投资者通过尽责管理赋能上市公司治理升级的实践路径,系统梳理了尽责管理的发展背景、现状趋势、国际经验及本土实践,为构建中国特色尽责管理生态体系提供了全面参考。
尽责管理作为机构投资者利用影响力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策略,已成为全球可持续投资的主流方向。在国内,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与ESG理念普及,政策层面持续发力,2025年《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管理规则》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特色尽责管理制度正式落地。机构投资者持股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三季度,A股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达16.3万亿元,占比22.2%,为尽责管理开展奠定了基础。
当前A股市场尽责管理实践呈现多元特征。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股东大会投票、管理层沟通、股东提案等方式参与治理,其中投票权行使是最关键路径。不同类型机构侧重点各异,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关注可持续发展,公募基金兼顾财务回报与ESG整合,对冲基金则聚焦短期价值提升。不过,实践中仍存在股权集中制约话语权、主动参与不足、ESG议题覆盖有限等问题,33.52%的上市公司表示机构投资者未参与公司治理。
国际经验显示,欧盟、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通过尽责管理守则规范行为,强调ESG要素融入与信息披露。对比海外,A股市场股权集中化特征明显,机构投资者更倾向采用协作式尽责管理,同时面临个人投资者占比高、法人股东主导等独特情境。
报告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参与董事会效能、高管薪酬、经营决策、审计质量等核心治理议题,能有效降低代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信誉。典型案例中,法巴资管的专业化治理架构、南方基金的三维支撑体系,以及中国广核、汇川技术的响应机制,为市场提供了实践范本。
展望未来,构建中国特色尽责管理生态体系需多方协同。监管层应完善专项守则与激励机制,机构投资者需提升专业能力与策略适配性,上市公司需建立主动响应机制,第三方机构则应强化专业服务支撑。随着“新尽责主义”理念的践行,机构投资者将从价值发现者向价值共创者进化,推动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