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进博会期间,由13家主要农产品协会组成的“美国农产品贸易高级访华团”到访上海。在“中美农产品贸易合作论坛”召开期间,美国谷物协会副总裁卡里·西弗拉斯(Cary Sifferath)和北京办事处主任曼努埃尔·桑切斯(Manuel Sanchez)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专访,就两国农贸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据其透露,本届进博会已是美国谷物协会第七次参展,该协会在华有43年的发展历程。中美两国的农贸合作不仅是商业的互利共赢,更体现了一种基于相互尊重与长期主义的合作韧性。
两位高层在现场接受记者专访
持续深化中美谷物合作
“我们于1982年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至今已走过43年历程。”桑切斯向记者表示,这段漫长的岁月早已使美国谷物协会成为中国的老朋友。据悉,美国谷物协会旨在促进美国大麦、玉米、高粱及相关产品的全球使用,包括乙醇和可溶性酒糟。北京办事处的职责在于促进两国相关贸易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桑切斯在现场
桑切斯说,这是他个人第三次参与这场非凡的盛会。当被问及参展初衷时,桑切斯给出了一个简单而有力的理由:“我们来到这里,是因为中国市场非常重要。不仅今天重要,在过去的43年里,一直如此。”
此次也是美国谷物协会主席马克·威尔逊(Mark Wilson)首次亲临进博会现场。在自由交流环节,威尔逊以“一个伊利诺伊州小镇的农民视角”谈及自己对贸易的理解。他表示,在农业贸易上,中美两国各有需求,双方合作不仅能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更能为全球合作树立典范。
威尔逊在现场
“我自己最大的喜悦莫过于在田间收获时,得知我种植的作物能够帮助世界另一端的人们生活得更好。通过贸易,我们能丰富、提升、促进大家的生活。此行我发现,无论走到哪里,人们最关心的话题都是家庭,以及如何让下一代的生活比我们这一代更好。”威尔逊说。
推动贸易继续向前
在谈及最想向中国伙伴传递的核心信息时,西弗拉斯向记者表示:“美国是可靠的供应商,能为大家提供高质量的玉米、大麦、高粱及其各种副产品。当中国市场需要我们的产品时,我们时刻准备着满足需求。”
他强调,这一地位的建立依赖于多年来的长期投资和关系培育。进博会为此提供了一个绝佳平台,既能巩固与现有客户的关系,也能结识潜在的新伙伴,共同探索合作机遇。
西弗拉斯在现场
在谈到美国谷物产品的竞争力时,他指出,美国农民不断通过技术革新,致力于生产高质量、可持续且价格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在作物生产,尤其是玉米和高粱方面取得的进步,使我们能够在同等土地面积上,以更少的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这保证我们能够持续为世界市场,包括中国市场,提供经济的谷物供应”。
对于中美贸易中的挑战,他坦言,关税等问题虽非个人或协会所能控制,但美国生产者始终专注于他们能掌控的事务——即与中国的买家、进口商和最终用户努力保持牢固的合作关系。
“我们深知,中美关系会经历风浪,也会迎来平静。我们不会因一时的顺逆而选择来去。”他坚定表示,“我们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的。过去43年我们正是这样做的,因此当贸易机会再次来临,我们便能迅速响应,推动贸易继续向前。”
西弗拉斯告诉记者,即使在贸易面临挑战的时期,协会仍持续组织中国买家赴美考察作物、会见农民,并安排美国供应商来华交流,确保对话渠道始终畅通。
“当市场条件本身允许贸易发生时,我们就能抓住机会。我们不再为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担忧。”西弗拉斯充满信心地说道。
记者/摄影 周秭沫
文字编辑李曦子
版面编辑 佘诗婕
—— / 好文推荐 / ——
美国政府停摆背后:员工被迫休假、无薪上班
东南亚旅游业重燃动力
千亿公募总经理离任
阿维塔06自燃连烧7车
蒙牛被判不正当竞争
蔚来智驾一年出走6位高管
闻泰科技突遭“黑天鹅”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