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能源政策正面临着一场关键的抉择:是彻底断绝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还是给予延期,延至2028年。
这场围绕俄能源禁令的争论,不仅关乎欧洲的能源安全,更涉及成员国之间的复杂博弈。特别是匈牙利,凭借其与俄罗斯的能源深度绑定,强硬抵制禁令,成为这场角力的关键变量。
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动,也让欧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是否能在未来几年内顺利执行禁令,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已经不只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关乎整个欧洲经济和安全的重大挑战。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在能源领域的转型进程加速。虽然自2022年以来,欧盟在削减俄罗斯海运石油的数量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天然气依然是欧盟对俄能源进口的重头戏,占俄化石燃料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二。
随着禁令的讨论逐步进入实质性阶段,欧盟成员国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欧洲议会倾向于要求自2027年初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化石燃料,而欧盟理事会则提议将禁令推迟至2028年1月。
这场争论的关键,不仅仅是关于时间表的选择,更深层次的矛盾体现在如何平衡成员国的不同利益上。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无疑是最强烈反对的国家之一。
根据9月的数据显示,匈牙利继续稳居欧盟国家中俄罗斯能源进口的领头羊,2023年9月,匈牙利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额分别高达1.66亿欧元和2.26亿欧元。
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通过“德鲁日巴”和“土耳其溪”管道获得的廉价俄气,成为了他们拒绝禁令的核心理由。
尽管克罗地亚管道运营商提供了替代供应的可能性,但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依然对转向其他能源供应商持保留态度。
而“土耳其溪”管道在2023年9月的输气量还同比增长了7%。这些优惠的价格和稳定的供应让两国几乎无法接受断供的提议。
作为欧盟内的较小国家,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对能源价格敏感,尤其是在全球能源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的立场似乎越来越难以撼动。
欧盟寻求替代能源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挪威和美国正在逐步填补欧盟对俄天然气的依赖,挪威已经占据了欧盟天然气进口的三分之一,而美国成为欧盟第二大供应国。
尤其是液化天然气(LNG)的进口比例大幅上升,但这条替代路径也充满挑战。
首先,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激烈,亚洲国家的需求不断上升,导致供应紧张。而美国的能源政策在特朗普政府的带动下波动较大,欧盟一方面已经与美国签订了为期三年的能源协议,每年高达2500亿美元,另一方面又要面临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
此外能源转型成本高企,欧盟在2021至2024年期间,由于天然气危机的影响,已经损失了9300亿欧元,这无疑给欧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更为复杂的是,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已经成为俄罗斯能源进入欧洲的“枢纽”。2023年9月,土耳其通过“土耳其溪”管道从俄罗斯进口了价值26亿欧元的化石燃料。
这个庞大的能源交易帮助俄罗斯绕过了欧盟的制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乌克兰过境的风险。土耳其的这一举动,不仅加剧了欧盟内部对俄能源禁令执行的疑虑,也进一步打击了欧盟的能源多元化进程。
虽然欧盟在2023年10月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实施了首次制裁,并且美国也同步封锁了俄罗斯的卢克石油公司等企业,但制裁执行并非一蹴而就。
根据欧盟的规定,所有制裁措施必须每六个月达成一致通过,而对于俄罗斯原油的转口问题,第18项制裁仍然存在诸多“灰色地带”。土耳其的作用无疑为俄罗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绕道”路径,进一步加剧了制裁的效果和公平性。
此外,欧盟的《能源再利用法案》为成员国提供了更多灵活性。西班牙力推的第15条允许成员国在“紧急情况”下暂停禁令,而“紧急情况”的定义相对模糊,这也为成员国在执行禁令时提供了“借口”。
这种模糊性为欧盟的能源政策执行带来了隐患,尤其是在成员国利益冲突较为明显的背景下,如何执行统一的禁令已经成为一大难题。
尽管面临种种挑战,欧盟仍然有一线希望。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6年美国和加拿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将激增,市场或将转向买方主导,这可能为欧盟带来更多的供应选择。
此外欧盟计划重启联合采购机制,旨在通过集体采购方式平抑价格波动,为成员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能源价格。
欧盟要在未来几年内彻底断开与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仍然面临重重困难。从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强硬立场,到土耳其的中转漏洞,再到能源替代路径上的种种问题,这一切都让欧盟的能源独立之路变得更加复杂。
成员国之间的博弈、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决定了欧盟是否能够顺利执行禁令,也决定了未来几年的能源安全局势。
无论是2027年还是2028年,欧盟的能源决策都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时间表之争。这不仅是关于能源供应和政策执行的问题,更是关于欧盟凝聚力的考验。
匈牙利的坚持、土耳其的中转、能源多元化的困难,每一环都在挑战着欧盟的决策能力。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欧盟是否能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实现真正的“脱俄”战略,仍然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