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银行,这家起源于浙江台州、以小微金融服务闻名的城商行,业绩“哑火”了。2025年前三季度,台州银行实现营收84.32亿元,同比下降11.44%,据企业预警通数据,近十年来同期首次负增长;净利润压力更明显,同比下滑22.59%至29.04亿元。
过去,台州银行凭借深耕小微金融市场,净息差一度超5%;据企业预警通数据,ROE(净资产收益率,加权)曾连续5年蝉联全国城商行榜首。高盈利之下,2021年该行三名董监高总薪酬超2400万元引发广泛关注。然而,在大行服务下沉、净息差下行、金融科技等多重冲击下,台州银行曾经的“人海战术”模式正面临新的转型阵痛,该行去年董监高总薪酬下降近30%。
“小微金融标杆”营收负增长
近日,台州银行公布了2025年三季度信息披露报告。2025年前三季度,台州银行实现营收84.32亿元,同比下滑11.44%;净利润29.04亿元,同比下降22.59%,营收、净利润“双降”。据企业预警通数据,该行营收近十年来前三季度首次负增长,而净利润延续去年下滑趋势。
自1988年创立以来,台州银行长期专注于小微金融服务领域,与泰隆银行、民泰银行被外界合称为“台州小微金融三杰”。
据财报披露,截至2024年末,台州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2389.6亿元,其中集中在小微企业聚集的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及农、林、牧、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五大行业,合计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78.53%。
台州银行发放贷款行业分布。(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截至2024年末)
小微企业一般议价能力较弱,且服务较为差异化,台州银行盈利能力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净息差曾多年保持在5%以上。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017-2021年,该行ROE(加权)连续五年蝉联全国城商行榜首,保持在18%至26%之间。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银行业净息差接连下行。2024年,台州银行净息差降至2.83%,虽然仍显著高于全国商业银行的1.52%,但同比下滑0.13个百分点,较2015年高点下降了50%,高息差优势逐渐减弱。
贷款增速低于行业,业务受大行挤压
台州银行面临的困境,是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模式局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首先面临的冲击就是大行服务下沉。
近年来,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响应政策加速普惠金融下沉,凭借全国性网络、低成本资金等优势,以更低利率抢占小微市场。作为“小微金融标杆”,当台州银行净息差仍达2.83%时,据财报披露,六大国有行2025年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仅3%出头,有的平均利率甚至已经低于3%。
截至2025年9月末,台州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2464.55亿元,同比增长5.38%;而据央行披露,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2%。台州银行贷款增速不仅落后于行业整体水平,更是远低于行业在普惠小微领域的信贷增速。
此外,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国有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达到45.11%,较去年末提升至2.34个百分点,而城商行占比较去年末下降0.39个百分点至12.72%,大行下沉打破了以往以中小银行为主导的普惠金融服务格局。
员工超万人,去年董监高总薪酬降近30%
大型银行对台州银行的冲击,还不止于价格,背后更深层次的是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带来的服务效率与覆盖能力竞争。
台州银行在小微领域的崛起,对人的依赖度较高。面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困扰银行的难题。对此,台州银行董事长黄军民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供了该行的答案:一个是“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另一个是“三看三不看”——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庭治理;捕捉最原始的信息,比如经营能力和家庭技能,以此判断和识别企业的还款能力与风险。
有分析认为,台州银行模式的核心就是上门实地调查。在此背后,台州银行拥有一支“庞大”的员工队伍。据财报,截至2024年末,台州银行员工数达1.2万人。
据wind数据,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仅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6家头部城商行员工总数超过万人;6家银行总资产均在2万亿以上,去年营收均超380亿元。而台州银行去年营收为127.14亿元,去年末总资产为4119亿元。此外,长沙银行、成都银行总资产同样超万亿元,去年营收超200亿元,而员工总数不足万人。
为了支撑这支万人队伍,2025前三季度,台州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达35.08亿元,占营收比例达41.61%,占比高于17家在A股上市的城商行;17家A股上市城商行占比均值为26.58%,而六大国有行平均占比32.25%。
此前,台州银行部分高管的高薪曾引发外界广泛关注。据财报披露,2021年,台州银行7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税前薪酬合计3116.35万元,其中金额最高的前三名人员的报酬总额2403.86万元,三人人均年薪超800万元。
随着业绩压力显现,台州银行管理层开始降薪,2024年,该行董事、监事、高管总薪酬为1935.22万元,同比下降28.8%;其中金额最高的前三名人员的报酬总额592.85万元,同比下降42.8%,较2021年更是缩水超75%。
“人海战术”遇上金融科技
当前,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金融机构能够实现批量获客、自动化审批和智能风控,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依赖网点和人际关系的风控模式,通过软信息“硬化”和数据分析,实现了客户精准画像、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增强了金融服务的安全性与普惠性,这都无不在冲击着台州银行的旧有“人海”模式。
在浙江城商行梯队中,宁波银行通过财富管理打造新增长极,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29.3%至48.5亿元,登上全国城商行第一,占营收比例为8.82%;杭州银行尝试做大零售金融、做优小微金融为增长极,通过数智化转型,持续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台州银行对利息收入依赖度依旧较高。2025年前三季度,台州银行利息净收入为76.31亿元,同比下降9.94%,营收占比达90.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22.88%至1.46亿元,占营收1.73%;投资收益9.14亿元,同比增长41.61%,占营收10.84%。
中诚信国际在2025年7月的评级报告中指出,2024年以来台州银行加强债券投资账户动态管理和市场行情研判,年末择时出售部分债券以增厚投资收益。中诚信国际强调,台州银行未来盈利仍然受到不良贷款存在上升压力、息差面临下行压力、非息收入增长存在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作为小微金融的标杆,台州银行的转型之路具有行业样本意义。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区域性小微金融机构唯有突破路径依赖,实现技术、生态与制度的协同创新,在保持特色与适应变革之间找到平衡点,方能在周期波动中实现韧性生长。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