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感觉,现在的融资圈,活生生像个修罗场。
我接触过非常多的项目,也陪过很多创始人熬过无数轮融资,
见证了太多“明明该成的项目没成”,“不该投的反而火了”的荒诞现实。
每次听创业者吐槽“现在的资本市场骗子太多了”,我都笑笑说:
最荒诞的真相不是项目融不到钱,
而是,
真资方被假项目围猎,好项目被假资方割韭菜,
好不容易让真资方和好项目对上眼,还可能因为一句玩笑话吵崩!
乱象1:诉求错位的恶性循环
“拿出盈利数据就投”,这句话堪称融资圈最荒诞的“强盗逻辑”!
项目方最难的时候,资方躲得比谁都远,理由是“模式没验证”“风险太高”;
等项目熬出成绩,盈利数据摆在眼前,资方却踏破门槛,说“我们愿意投”。
项目方调侃说:“我自己都已经赚钱了,我还要你投资干嘛?帮你下崽吗?”
这种“旱时无雨,涝时倾盆”的逻辑,本质是双方诉求完全错位:
结果就是:项目方在最需要资金时被放鸽子,等到盈利无需融资时,资方却开始“抢食”。
这种错位不仅浪费时间,更让双方陷入“你怀疑我动机,我质疑你诚意”的死循环。
乱象2:信任危机葬送合作机会
当前融资圈的“双向防备”已形成恶性生态:
一个真资方,刚说自己有额度准备布局新兴产业,
转头邮箱里就塞满了几十个“优质项目”,
每个都写得天花乱坠,落地率几乎为零。
反过来,创业者也不容易。
很多人刚发完BP没两天,就被一堆所谓的“资方代表”“基金合伙人”“FA顾问”加满好友。
一开口就要“路演费”“保证金”“尽调押金”。
最后钱没融到,BP倒被人转手卖了好几份。
我遇到过一个创始人,被假资方耍了整整三个月。
对方说“要走内部尽调流程”,
结果拿着BP去外面招摇撞骗,假装是“项目主导方”。
项目被割,创始人崩溃,时间被浪费,信任被耗尽。
乱象3:项目匹配难到中奖
你以为融资难,是因为好项目少?错。
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太严重。
有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在投的股权基金超过6万支,但真正活跃出手的不到10%。
与此同时,每年递交BP的创业项目超过30万份,但能拿到Term Sheet的不到3%。
看似资本很多,项目很多,
但他们之间像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
好项目找不到门,好资方找不到人。
最扎心的并非诉求错位和信任危机,而是供需匹配的结构性难题。
更荒诞的是假资方的“搅局”:
这些假资方的存在不仅坑骗创业者,更搅乱市场信任体系,让真资方和好项目的匹配难度雪上加霜——有人算过,真资方和好项目完美匹配的概率,堪比中双色球一等奖!
融资要有持久战的准备
我现在看项目,不仅看BP,更看创始人的心态。
因为能在融资乱象里活下来的,心态是第一位的。
融资这事,说白了就是两件事:
一是让对的人遇上你;
二是让你在遇上对的人之前别被拖垮。
所以,创业者要学的不是“怎么讲故事”,
而是怎么识人、怎么过滤假信号、怎么保护自己的底线。
资本圈永远不会干净,但你可以让自己越来越清醒。
它是一场关于判断、耐心、和真诚的修行。
留言区聊聊,我相信每个创业者的故事,都值得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