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同江铁路口岸迎来开通运行三周年。据同江海关统计,三年来,累计进出口货运量超1430万吨,开行中欧班列超310列、3万余标箱。今年1-10月,货运量已超530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成为黑龙江省向北开放重要枢纽。
智能化矿产品全断面采制样设备开展采制样作业
口岸活力的持续迸发,背后是监管模式智慧化转型的有力驱动。同江海关推动智慧海关与智慧口岸深度融合,以“智检”新模式破解传统作业瓶颈,提升通关效率,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北方冬季严寒导致矿产品冻结板结是影响效率的主要难题。“以前冬天采样,关员得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爬上三米多高的车厢人工破冰,费时费力,还存在安全隐患。”同江海关驻铁路口岸办事处查验一科科长贾湘楠说。
同江海关直面痛点,研发投用全国铁路口岸首台智能化矿产品全断面采制样设备,这台能在-40℃极寒中稳定运行的“钢铁战士”,可自主完成破冰、采样、传输、制样、封装全流程,单列车采样时间从以往的4.5小时压缩至30分钟,作业效率提升89%。
效率的提升直接转化为企业的获得感。“现在列车直接开到专用查验线,机器自动采样,货物在口岸停留时间从平均3天缩短至1天,速度快了,成本也省下了。”同江市港铁国际货运代理公司负责人高庆德说。
智慧赋能还体现在监管流程的优化上。同江海关通过开发铁路口岸海关业务运行监控平台,以“中心+现场”联动作业监管模式,实现了场站货物状态的实时掌控与全流程动态可视。“查验指令一下达,采样、辐射探测、夹杂物筛查等多个项目在设备前端就能同步完成,环节精简了,通关也就更快。”同江海关驻铁路口岸办事处物流监控一科科长石蕾介绍。该模式不仅提升了海关的风险研判精度和查发能力,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预期的通关体验。(记者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