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直以来推行的政策就是翻脸比翻书还快,而如今美国总统公开表示,美国将制裁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并且使用极端的500%关税手段。这种做法暴露了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其实是为自身利益服务的工具,双重标准的做法早已昭然若揭。
2025年11月,美国政府宣布给匈牙利提供为期一年的能源制裁豁免,允许其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理由是匈牙利是内陆国家,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然而,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国会却正在推动一项新法案,要求对与俄罗斯保持贸易往来的国家加征500%的关税,印度就是这项法案的主要目标,因为印度持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并且将其加工成成品油出口。 这段截然不同的政策态度,暴露了美国在实施制裁时的双标本质。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已经超过1.5万项,而美国主导的就有3500多项。然而,到了2025年,美国似乎认为现有制裁还不够严厉,再次提出加征500%关税的极端措施。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美国国会从2025年初便开始讨论这一法案,声称要切断俄罗斯通过第三方国家获得战争资金的渠道,而印度被美国视为重点制裁对象。美国总统在公开场合多次批评印度,认为印度在俄乌冲突中捞取了巨大利益,因为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低价石油,并将其加工后以成品油形式出口到欧洲等地,赚取了可观利润。 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赚取的利润非常可观。根据印度石油部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数据,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已占其总进口量的35%,相比2022年的4.2%大幅上升。这些石油经过印度的炼油厂加工后,约有20%出口到欧洲和美国市场。由于俄罗斯石油价格较国际市场低10至15美元每桶,印度炼油商因此获得了高额的利润。美国能源信息署估算显示,印度通过转口俄罗斯原油加工品在2024年的利润超过了200亿美元,这也是美国决定加大制裁的原因之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自己的行为似乎与其所谓的制裁逻辑相违背。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2025年1月至10月的数据显示,美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核燃料占其国内核燃料需求的22%,钛合金的进口量中有18%来自俄罗斯。此外,美国的半导体行业依赖俄罗斯提供大约30%的稀有气体如氖气。尽管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全面制裁,但这些关键产品的进口并未受到影响,甚至美国商务部还专门为这些商品设立了战略豁免清单,允许其继续进口。这种做法无疑是典型的双重标准,使得美国所谓的公平变得愈加荒谬。 更为讽刺的是,美国的制裁政策通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效果往往远不如预期。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西方多轮制裁,俄罗斯经济在2024年实现了2.3%的增长,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而2025年的经济前景也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可。美国负责欧洲和欧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詹姆斯·奥布莱恩曾公开承认,西方的制裁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实际上,俄罗斯的油气贸易规模与俄乌冲突爆发前相差无几,2024年上半年俄罗斯的油气收入和对欧天然气的出口均出现增长。这表明,俄罗斯经济已逐步适应了西方的制裁,且美国想通过制裁压垮俄罗斯的计划已经落空。 面对美国的制裁威胁,印度并没有坐以待毙。2025年5月,印度便开始探索使用卢比支付机制,以避免受到西方制裁的影响。印度央行发布的文件显示,印度多个国有银行已经为俄罗斯企业开设了卢比账户,双方的贸易可以通过卢比结算,或采取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此外,印度还与阿联酋建立了能源交易走廊,将一部分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先运输到阿联酋进行加工,再以阿联酋产的名义出口到欧美市场,从而避开潜在的制裁。 印度外交部在2025年10月的声明中明确表示,印度将继续坚持战略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改变与俄罗斯的正常贸易。美国对印度的制裁威胁,实际上也是对其盟友体系的考验。匈牙利因为承诺采购约6亿美元的美国液化天然气,并与美国西屋公司达成核燃料供应协议,成功获得了美国的制裁豁免;而印度拒绝接受美国提出的类似条件,则成为了美国制裁的目标。 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权逻辑,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国家看清美国的真实面目。不仅印度,土耳其、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也在积极寻求与俄罗斯的非美元贸易结算方式,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正在加速。根据世界贸易组织2025年发布的全球贸易报告,区域货币结算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已从2022年的12%上升至2025年的18%,美国单边制裁政策反而在客观上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多极化进程。美国动辄对其他国家实施制裁,看似是在展示自己的霸权实力,实际上却是在透支自身的信用。当美国可以随意给盟友开绿灯,却对其他国家挥舞制裁大棒时,其所谓的规则早已变成了霸权的遮羞布。印度只是美国制裁政策下的一个缩影,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反抗美国的单边制裁,全球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或许美国应该意识到,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世界,搞小圈子和双重标准已经行不通。只有秉持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原则,才能真正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与发展。否则,美国最终只会因自己的霸权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