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递交招股书已经过去近5个月,石头科技依然没有进一步的动态。距离招股书失效只剩一个月。
为了上市,石头科技可谓不遗余力。创始人昌敬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不减持。石头科技不惜牺牲利润换取营收增长。
可即便如此,管理层套现,雷军系股东减持,备案材料中控股股东认定结果不一致等问题,依然无法打消投资者的顾虑。
资本市场中的石头科技,陷入迷茫。
抛弃雷军成就“扫地茅”
石头科技的成功源于对雷军的抛弃。
2011年,昌敬开始创业,从100多个创业方向中,他选择了当时近乎空白的手机图像识别,创立魔图精灵。
这款产品很快获得了成功,不到一年时间便实现用户超千万,后被百度以1200万美元收购,昌敬也因此加入百度,任高级经理。
昌敬把这次创业称作“创业的练习赛”,是从0到0.1的迈进。魔图的成功,给了昌敬继续前行的信心和资本。
2013年,昌敬购买了一台扫地机器人。他失望地发现,这个发展了近十年的行业,产品依然“又笨又瞎”,市场反应不温不火。他看到了商机,决定进入此行业一展宏图。
2014年7月,石头科技成立。“跨界的挑战赛”,昌敬这样总结这次创业。
他拉上几位老友共同出资,团队清一色软件背景,硬件经验几乎为零。为补足短板,他“三顾茅庐”邀请到华为前项目经理万云鹏加入。
公司的起点很高,成立第二个月就获得小米生态链投资人青睐。2016年9月,依靠小米的渠道和供应链资源,公司推出了小米定制品牌“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
产品一炮而红。
但依赖小米导致毛利低下。2017年,昌敬做出重大决策——脱离小米,推出自有品牌“石头扫地机器人”和“小瓦扫地机器人”。
这一转型极为成功。到2020年上半年,石头科技将自主品牌收入占比提升至85.12%,成功实现了“去小米化”。
2020年2月,石头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发行价高达271.12元/股,成为当时A股有史以来发行价最高的公司。
上市后,石头科技股价一路狂飙,2021年股价达到1494.99元,成为A股仅次于茅台的第二高价股,“扫地茅”的称号不胫而走。
2024年,石头科技GMV市占率达23.4%,销量市占率16.7%,是全球GMV和销量第一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品牌。
在昌敬眼中,石头科技的成功离不开抓住了两轮市场红利。
其一,获得小米投资进入其生态链,解决“活下来”的问题。其二,在代工业务走上正轨时,脱钩小米转型自有品牌,同时抓住出海势头,打入发达国家市场,拿到品牌+市场的双红利。
A股取得成功后,管理层与投资人开始躁动。
套现9亿后劝投资者耐心
昌敬带头减持石头科技股份。
2023年初,昌敬在石头科技的持股比例约为23.15%。同年9月,昌敬减持股份131.23万股,套现3.92亿元,原因为“股东自身需要”。
2024年6月,昌敬拟出让公司股份131.57万股,转让原因同样为“自身资金需求”,此次询价转让价格为376.88元/股。
两次减持,昌敬累计套现近9亿元。
除创始人昌敬,多名重要股东也相继减持。据2024年年报,前十大股东中,共有四位股东在报告期内降低了持股比例。
其中,员工持股平台--天津石头时代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减持20万股;创始人毛国华减持47万股。
早期的投资人也开始套现离场,雷军旗下的天津金米,减持48万股。雷军控制的顺为资本,已在更早阶段退出公司前十大股东行列。
管理层与股东套现,让石头科技股价持续承压。2022年,石头科技股价腰斩,跌去57%。
面对投资者对石头科技股价下滑的担忧,昌敬回应称,“希望持有石头科技股票的投资者可以耐心一点,现在是一个战略的转型期,也是一个阵痛期,势必会带来公司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为了以后更长远的发展。”
随后“昌敬套现9亿后劝投资者耐心”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投资者强烈不满。昌敬无奈隐藏全部视频。
持续的股东减持,为石头科技的港股上市埋下了不确定性的种子。
现金流首次转负
今年6月底,石头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上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出海。
招股书中,石头科技募资主要用于两大方向:出海和技术研发,出海排在第一。
石头科技正在讲一个规模化的故事。
去年开始,石头科技就在通过牺牲利润来换取增长。今年前三季度,石头科技营收120.66亿元,同比增长72.22%;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下降29.51%。
与之相比,竞争对手科沃斯同期净利润达14.2亿元,同比激增130.6%。
为了实现规模扩张,石头科技通过自补来弥补旧换新补贴暂停。这导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达到31.8亿,同比大增103%。
毛利率也同步下滑,2025年前三季度,石头科技毛利率为42.1%,同比下降11.8个百分点。已经连续4个季度毛利率在50%以下。
大规模投入导致石头科技净流出达8.23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首次告负。
截至三季度末,石头科技的存货攀升至31.3亿元,其中库存商品占据绝对比重,高达29.2亿元,库存压力明显。
石头科技的内卷取得了效果,按照IDC的数据,石头科技上半年抢到了20.7%的份额,同比增加了3.3个百分点。
但这样的内卷并没有意义。
扫地机器人正在进入“红皇后效应”,也就是必须持续努力才能维持现有地位。
为了抢夺市场,扫地机正在进入噱头大于实质的阶段,从机械臂到机械足,到AI智能对话,再到情绪识别。但其实,扫地机最基础的卫生死角都没有真正解决,这些额外功能甚至会增加故障率。
扫地机赛道,乃至整个清洁赛道,都与大家电相比,市场规模有差距,外部厂商很容易挤进来。比如大疆跨界做扫地机器人,按照洛图科技的数据,单季度大疆已经挤到了第6。
做大市场规模,海外市场是石头科技的一大选择,为加速开拓欧美市场,石头科技对老款产品祭出大幅降价策略——以欧洲市场为例,Q7 Max Plus机型降价幅度超过26%。
港股作为全球性市场,的确可以强化石头科技的品牌,只不过,降价内卷的不确定性、管理层的套现问题,给石头科技的二次上市路增加了阻碍。
“不务正业”
在披露港股招股书前夕,石头科技公告表示,昌敬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不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此举试图重建市场信任。
但实际上,投资者的担忧恐怕很难消除。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昌敬“需要钱”。
石头科技的巅峰时期,昌敬选择了新能源汽车赛道,这个赛道堪称吸金兽。
2021年,资深越野爱好者的昌敬,与魏桥创业集团合作成立极石汽车,进军高端硬派越野新能源车领域。
目前,极石汽车已完成共计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红杉中国、启明创投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公开的融资金额中,最大一笔来自魏桥创业的10亿美元。
昌敬表示,创业的本质就是不停在红海中寻找小蓝海,他找到了一个“还未被满足”的赛道——全地形豪华SUV市场,填补市场上缺乏同时具备家用舒适性和越野性能车型的空白。
造车对于资金的需求巨大,极石CEO闫枫曾公开表示:“极石汽车一开始就想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在研发投入等方面都非常省钱,非常精简。”
极石01自研内容较少,其增程系统采用与理想同源的方案,智能驾驶硬件依赖禾赛的雷达,软件则采购小马智行和易航出行的解决方案。也因此被业内人士戏称为“乐高积木车”。
缺少独立自主能力,“小而美”缺少抗风险能力。
2024年,极石汽车的累计零售量仅5682辆,在细分市场中占比不足1%。10月,极石交付量为1426台,连市场的门槛都算不上。
这次创业被昌敬称为“最难的一次创业”,他说,希望10年之后,极石汽车还能活下去。
活下去,需要持续研发和市场投入,需要生产制造,这些都不是扫地机这个品类的体量能够承担。
昌敬未来会不会继续通过套现输血汽车业务,可能还存在巨大未知。
在筹备上市时,证监会国际司要求石头科技补充说明三个问题:
数据安全:需说明旗下APP收集、存储用户信息的情况,以及是否向第三方提供用户信息。
控股股东认定:需解释备案材料中控股股东认定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及认定标准。
外资准入资质:需确认公司及子公司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领域。
面对公司治理、数据安全和合规性质疑,石头科技尚未给出明确回应。这家扫地机龙头,仍然在苦苦等待上市,其投入换增长的内卷模式,也在随着时间推移进入迷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