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苹果公司曾以其首创的三万亿美元市值,在科技界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时光荏苒,科技王座的权力格局已然悄然变幻,迎来了新一轮的洗牌。
美东时间2025年10月28日,美国股市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苹果公司的市值,在这一天首次傲然挺立于四万亿美元之上,成为继英伟达和微软之后,第三家成功迈入“四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的上市企业。与此同时,英伟达的股价更是犹如烈火烹油,势如破竹,其市值已然攀升至惊人的4.94万亿美元,稳稳地占据着全球科技企业的头把交椅。微软的市值也同样坚挺,稳稳地站在四万亿美元的门槛之上。这场轰轰烈烈的市值竞赛,不仅深刻地重新定义了科技巨头们的影响力边界,更无声地揭示了人工智能时代下,产业格局所发生的深刻而颠覆性的变革。
三巨头逐鹿,市值之巅风云再起
截至2025年10月28日,这场市值争霸赛的格局已然清晰:英伟达以4.89万亿美元的市值,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稳居全球第一;微软和苹果,则分别以超过4万亿美元的姿态,紧随其后,科技领域的“三强鼎立”之势已然形成。
这场市值竞赛的激烈程度,可谓是前所未有。自2024年6月以来,英伟达、微软、苹果这三家科技巨头,在市值榜首的位置上,已经上演了超过十次的你追我赶,轮番领跑。2025年7月9日,伴随着美股的开盘,英伟达的股价一路飙升,其总市值更是历史性地突破了4万亿美元大关,率先成为全球首个达成这一伟大里程碑的企业。紧随其后,微软也成功跨越了这道象征着荣耀的门槛。而苹果,则在10月28日美东时间周二的股市收盘后,方才成为第三位光荣加入这个 elite 俱乐部的公司。
英伟达:AI芯片的绝对霸主
英伟达能够问鼎市值巅峰,绝非偶然。自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点燃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狂热追逐以来,对高性能AI芯片的需求便如洪流般激增。而英伟达,凭借其在图形处理器(GPU)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和超前布局,几乎是理所当然地坐拥了巨大的市场优势。
截至2026财年第一财季,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已经飙升至惊人的391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73%,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一数字已经占据了其总营收的89%,充分彰显了AI芯片在其整个业务版图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地位。英伟达的市值增长速度更是快得令人咋舌——从2万亿美元迈向3万亿美元,它仅用了短短的3个月;而从3万亿美元攀升至4万亿美元,也仅仅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自2023年初以来,其股价累计涨幅已然超过了1000%,即使放眼2025年至今,也已经上涨了超过20%。在近期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英伟达的CEO黄仁勋踌躇满志地表示,公司正站在一个“十年AI基础设施建设周期”的开端,并坚信“AI和机器人技术是当前最大的两个增长机遇,它们共同代表着数万亿美元的市场潜力”。
苹果:稳健追赶,果链韧性显现
与英伟达的迅猛崛起相比,苹果公司迈向4万亿美元的征程则显得更为稳健和扎实。iPhone17系列的强劲销售表现,无疑是推动苹果市值实现此次跃升的最主要动力。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数据,iPhone17系列在中美两国市场的首发10天销量,较上一代的iPhone16系列高出14%,其中,在中国市场,iPhone17的标准版销量更是几乎翻了一番。
此外,市场普遍预计,苹果将于10月30日公布其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预计营收将达到1017亿美元,净利润约为260.6亿美元。这份乐观的业绩预期,也为投资者们注入了强大的信心,有力地推动了苹果股价的持续攀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对沉默,也引发了一些市场的担忧。早在2025年8月,《经济日报》便曾撰文指出,苹果在AI的竞技场中显得“异常沉寂,显露出‘掉队’迹象”。在当时,苹果的市值已悄然滑落至3.19万亿美元,与领先的英伟达之间,差距一度高达万亿美元。
微软:云服务与AI的深度融合
作为科技巨头三巨头之一的微软,其市值的稳步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弄潮儿OpenAI所达成的一系列深度合作协议。当地时间10月28日,微软与OpenAI正式宣布签署了新的协议,此举进一步巩固了双方之间日益紧密且战略性的合作关系。根据协议内容,微软将收购OpenAI营利性部门约27%的股份,此次股权交易的价值预计将达到1350亿美元。更具战略意义的是,OpenAI还将承诺额外采购价值2500亿美元的微软Azure云服务,这无疑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在云计算和AI领域的合作。
与此同时,微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资于数据中心的建设。本财年,其资本支出预计将高达800亿美元,这笔巨额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建其AI数据中心基础设施。Azure云服务的收入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最新一个季度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33%,不仅超越了主要竞争对手,而且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
AI时代的钥匙:重估价值,构建闭环
在这场四万亿美元市值的激烈角逐背后,真正驱动这一切的,是对人工智能时代不同关键要素的价值重估。不少分析人士认为,AI时代的核心要素可以被概括为“三把钥匙”:强大的算力、海量的数据以及广泛的应用场景。
英伟达,无疑牢牢地掌控了“算力”这一关键。而Google、Meta、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则在“数据”的积累和运用上占据优势。至于苹果、特斯拉、OpenAI、华为等企业,则在“场景”的落地和创新上积极探索。因此,英伟达高达4.22万亿美元(截至2025年7月)的市值,更像是“基础设施的溢价”,而非“终端产品的价值溢价”。
真正的AI时代王者,必然需要在“算力、数据、场景”这三个核心要素之间,构建起一个完整而高效的闭环。
展望未来:五万亿美元的圣杯之争已然打响
随着四万亿美元俱乐部的成员集结完毕,下一场更加激动人心的五万亿美元市值圣杯争夺战的号角,已经嘹亮地吹响。一些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普遍认为,英伟达将有很大可能率先突破这一新的里程碑。驱动其进一步增长的潜在催化剂包括:对华H20芯片的供货有望恢复,B30芯片即将大规模投入使用;以及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的加速落地。
对于苹果而言,未来的挑战则更加严峻和长远。它迫切需要完成从一家“硬件公司”向一家“AI服务公司”的转型,这或许可以借鉴微软通过Azure和OpenAI的深度融合而实现“重生”的模式。如果AI整合战略未能成功,苹果有可能重蹈IBM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错失机遇的覆辙,沦为“时代的旁观者”。
而另一边,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早已将目光投向了下一场更为宏大的竞赛——那场围绕着五万亿美元市值圣杯的争夺。有声音预测,英伟达将凭借其在AI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持续的技术创新,率先摘得这一桂冠。其潜在的驱动因素,除了上述提及的芯片供货与新场景落地外,还在于其在AI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持续投入和技术领先性。
科技产业的竞争,从来就没有停歇的脚步。从庞大的大型机到普及的个人电脑,从深刻改变世界的互联网到触手可及的移动互联网,如今,我们已然步入了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每一个技术周期的迭代,都会孕育出新的巨头,同时也可能让一些曾经的王者,在悄无声息中被时代所淘汰。
当前,三家市值均已突破四万亿美元的公司并存的局面,清晰地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序幕,已经正式拉开。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