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通讯员 李青
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务公司”)的总部大会上,一个新生的组织机构——成本核算中心正在向全体员工做介绍,台下,电务公司审计部全员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个组织机构为什么会成立?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把审计报告变“短”变“精”
审计成果是审计项目实施的智慧结晶,成果转化更是直接影响审计价值的彰显。2024年,电务公司审计部在审计成果转化上下功夫,为了“向上”报告更加有效,让审计信息传达更加直观快捷,对审计报告的格式进行了改良,将原本动辄十多页的审计报告,剔除无关紧要、细枝末节的冗余部分,改成了领导切实关注、直击重点的审计要情。
在2024年第三次审计委员会会议上,一份份“简短”的审计报告第一次正式亮相。谁知,会上,仅有两页纸的报告,却引发了与会领导热烈讨论,上会风险问题累计30余项,与会领导均给予了明确指示,会后不久更是决策成立了电务公司成本核算中心。
“之前只是想着促进企业完善机制,没想到这次直接促成了一个机构的诞生,可见只要审计产品效果达到,成果转化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电务公司审计部部长李亚光说。
把审计建议变“细”变“小”
审计建议是审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审计成果转化的综合体现。为了让审计建议更加精准,能够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电务公司审计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分类,针对每一类别问题,深度剖析问题根源,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将建议细化、小化,最终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可批示、可落实的审计建议,并形成《审计问题建议分类移交清单》,分类移交总部各部门及项目。
2024年下半年,电务公司审计部共移交问题45大类130余条,促进各部门完善机制达10余项,大大提升审计成果转化,进一步推进了企业治理。
走进电务公司审计部,一份份“小而精”的审计产品琳琅满目,不仅仅有“精简版”审计报告、《审计问题建议分类移交清单》,还有《责任预算成本对比分析表》《审计警示录》等。
“对辛辛苦苦从审计项目中获得的成果资源,组织N次的开发利用,才能让更多‘客户’愿意购买,最大程度促进审计成果的价值变现,达到审计促进企业治理的目的。”中铁十一局集团总审计师宋连英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