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西部证券正式拿下国融证券64.5961%的控股权,以38.25亿元现金完成收购,陕西投资集团同步成为国融证券、国融基金及首创期货的实际控制人。这笔交易,从最初公告到最终获批,历时仅14个月,在2025年券商并购浪潮中堪称闪电之速。 监管层为确保交易顺利进行,明确设定了30个工作日(即2025年9月23日前)的股权变更截止期限。西部证券支付款项后,国融证券需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付款凭证。同时,首创期货与西部期货的合并整合也同步启动,两家公司需在承诺期限内完成整合。
这场交易的股权结构变动颇为复杂。长安投资集团,国融证券原控股股东,虽然将42.07%的股权转让给西部证券,但仍持有28.53%的股份,稳坐第二大股东宝座。而杭州普润、北京用友科技等七家中小股东则选择全身而退,合计转让22.52%的股权。最终形成“西部证券控股,长安投资协同”的独特股权架构,为未来的业务整合埋下伏笔。
西部证券此次收购每股作价3.3217元,较国融证券2023年末60.435亿元的评估值溢价51.06%。 38.25亿元的现金对价将一次性支付,在近年来券商并购案例中,这笔纯现金交易也实属罕见。 然而,证监会审批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历经四轮问询,监管层主要关注整合风险。最终批复文件明确要求国融证券与西部证券建立严格的风险隔离机制,杜绝关联交易及利益输送。 更重要的是,西部证券必须在一年内(2026年8月前)提交详细的整合方案及时间表,涵盖业务、团队、以及管理系统融合的具体路径。 监管部门还要求西部证券补充说明控股股东陕投集团近三年的营业外支出情况,以验证其“信誉良好”的股东资质;同时要求国融证券披露股权变更后的董事提名规则,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控制权纠纷。
此次并购显著扩展了西部证券的业务版图。西部证券原有的99家营业部主要集中在陕西及西北地区,而国融证券的72家营业部则覆盖北京、上海和内蒙古等地,其中内蒙古地区就占据近三成(14家)。 两家公司合并后,营业部总数将超过170家,首次实现华北、西北地区的跨区域覆盖,形成强大的市场网络。
两家公司的业务模式也存在明显的互补性。西部证券2024年营收67.12亿元,其中自营投资和信用业务占比超过六成;而国融证券则在债券承销和北交所IPO领域表现突出,2024年11.19亿元的营收中,投行业务贡献近三成。 合并后,国融证券在北交所项目的资源优势将与西部证券的区域投行团队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此外,国融证券旗下的国融基金和首创期货,将有效补充西部证券在资管和衍生品业务线上的不足,尤其首创期货与西部期货的合并,有望打造一个在能源和农产品期货领域极具特色的交易平台。
国融证券易主的背后,是原股东长安投资面临的资本困境。早在2016年,长安投资引入杭州普润等五家战略投资者时,签订了对赌协议:如果五年内未能推动国融证券上市,则需回购战略投资者的股份。虽然2017年启动了上市辅导,但IPO计划最终未能实现。 2021年对赌协议到期后,长安投资面临数十亿元的回购压力。为了偿还巨额债务,长安投资曾于2021年尝试将控股权以68亿元的价格出售给青岛国信集团,但由于估值过高,交易最终失败。2024年,长安投资将控股权转让给西部证券,交易价格降至38亿元,较三年前缩水44%,最终选择“割肉离场”。
值得一提的是,西部证券在2021年曾联合北京金控,计划以130亿元竞购新时代证券的控股权,但由于北京金控未能按时提交内部决策文件,交易在48小时内宣告失败。此次收购国融证券,西部证券选择纯现金支付,有效避免了联合体协调的风险,大大提高了决策效率。
虽然国融证券对西部证券短期业绩的贡献有限(2024年国融证券净利润仅0.86亿元,不足西部证券14.03亿元净利润的6%),但此次并购将显著提升西部证券的整体实力。合并后,西部证券的总资产将从2025年一季度的数据1048亿元增至近1200亿元,行业排名预计提升约6位,有望从第25名跃升至前20名。
从2024年6月首次公告到2025年8月获批,西部证券的股价累计上涨43%,市场对这笔交易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随着38亿元现金即将到账,一家总资产近1200亿元的券商新势力已正式崛起,并将改写区域券商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