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历经数年发展,目前在国内市场已经进入了普及期。
不过,全球存储观察分析指出,对于任何SSD厂商来说,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两大因素的驱动。
一是控制器技术,二是NAND闪存颗粒。
在中国市场盘踞已久的国际存储巨头如三星电子、英特尔、SK海力士等,拥有全球化与行业先行者的优势,相对而言,国产SSD品牌厂商要赢得自己应有的国内市场地位,必须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与正确的发展道路。
回顾过往,从SATA1、SATA2到SATA3,再到M.2、PCIe等数据与接口技术,SSD相关协议的不断升级,不仅在提升性能的同时持续增大了容量,而且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也成就了一批国产SSD品牌厂商。
作为目前已位居中国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份额前三,国产厂商中排名第一的忆联(Union Memory),在消费级领域同样表现不俗,目前在中国Client OEM SSD市场中份额排名第五,同时在该排名中位居国产厂商第一。
成立于2017年的忆联,数年间便在SSD全领域获得了较高的行业地位,在高端消费级SSD市场不断突破,2023年开春之际迅速抢跑,推出了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消费级SSD解决方案AM6A1。
忆联AM6A1
在高手林立的SSD行业,忆联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突破性发展?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在主控和固件技术领域,忆联长期坚持自研,实现SSD完全自主可控。另一方面,忆联也不断强化国产SSD产业链协同,采用国产NAND闪存颗粒,同时元器件也实现多厂家备份,面向广泛的用户市场做到供应无忧。
很显然,忆联近年来的发展带给了国产SSD业界很好的启示,不仅要在企业级、数据中心级与嵌入式存储领域不断推陈出新,面向消费级固态硬盘领域的拓展,也必须同步强进。在拥有核心技术与配套资源的情况下,SSD国产品牌厂商全线出击胜算才会更大。
「聚焦高性能+高性价比」,AM6A1引爆消费级SSD
毋庸置疑,当前,SSD已经深度融入了大家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事实上,SSD普及度越高出现的痛点就越多,在PC用户以及商务行业的领域,面临的挑战也十分突出。
一是,高性能应用场景下,SSD的稳定与可靠性呈现出明显挑战。无论是游戏玩家,还是创意从业人员,在高清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对于图像、视频等存储速度有着更高的要求。SSD高性能虽然可以带来很好的速度体验,但受NAND闪存擦写磨损寿命限制,以及可能的掉电影响,SSD应用故障带来的风险不可不防。
二是,IOPS高性能应用必然带来芯片功耗的提升,功耗越高产生的热量就越多,为PC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带来挑战。特别是在日常办公的商务场景,当前面向主流价位的低功耗轻薄本和商务本,采用SSD已十分普及,SSD整体功耗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三是,对于游戏玩家、内容创作者、广告创意者等对数据读写高速度要求的场景,相对HDD,SSD实现应用的高性能容易,但实现更低成本却不易,高性价比的挑战也备受瞩目。
要应对这些挑战,必然需要植根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针对高性能场景下的高可靠性保障的挑战,忆联AM6A1支持消费级掉电保护机制、数据通路保护机制,同时也拥有业界领先的LDPC算法、BLK级别RAID保护技术。借助于忆联提供的OOB带外管理工具,用户还可以在软件中实现在线诊断设备、后台巡检等功能,优化运行效率,降低故障风险。针对智能运维的优化设计,以及支持国密、商密等多种数据加密,支持安全擦除,同样也实现SSD产品更高安全性。
忆联CSSD支持更精确的读阈值跟踪机制,提供更低的访问延时
笔记本电脑对于散热一直是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忆联AM6A1支持高效多任务处理,支持智能Thermal散热控制管理,提供持续稳定的高性能并平衡Thermal。在许多高强度应用下,帮助用户避免了PC笔记本电脑过热、宕机等问题。此外,针对低功耗管理,AM6A1支持Intel Athena认证,并且PS4功耗<3.5mW。
忆联CSSD提供智能Thermal管理策略,平衡性能和热安全
对于成本优化上,忆联已经深入介质的原生潜力,通过自封TLC介质,在不牺牲可靠性与高性能的同时,实现了介质本身应用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可见,在应对PC用户痛点与商务办公场景的挑战上,忆联基于强化SSD本身硬件品质基础,对SSD本身的稳定性、可靠性与管理性上也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软实力”。聚焦性能、稳定性、可靠性与性价比的优化,成为忆联在SSD领域持续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通过AM6A1再次引爆消费级SSD市场,带来SSD国产品牌的更多发展可能。
「多措并举」,保障SSD产品高质量发展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一款SSD产品,除了看重其高性能与高性价比之外,过硬的品质可谓决定一切。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要赢得用户更多的选择,对于任何国产SSD品牌厂商来说,保障SSD产品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自建基地,自主生产构建封测核心工艺
目前忆联在东莞与惠阳建立了两大生产基地,拥有先进的自主生产能力。同时,作为国内存储领域具备自主封测能力的极少数代表之一,忆联构建了完整的封装设计、仿真、可靠性验证和先进封测制造体系,并且掌握大容量、高密度、超薄系统级产品封装测试的核心工艺,实现了产品的多次迭代。凭借完备的SSD制造能力和国内领先的封测能力,忆联为其SSD产品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底气。
研发为基,为高品质SSD创新注入持续动力
忆联拥有近500人的研发团队,具备超20年产品研发经验,同时拥有业界领先的可靠性测试实验室,实现了控制器芯片自主研发与SSD固件的定制开发设计。在技术专利方面,截至2023年2月,已获得254项发明专利,并取得31项软件著作权。与此同时,聚焦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实现关键过程交付件及质量数据,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与质量改进活动,保障与持续提升研发质量与客户满意度,实现质量零缺陷设计。
围绕IPD流程,实现质量0缺陷设计
端到端质量控制,护航SSD高质量交付
众所周知,存储部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使用体验。为此,在构建端到端的质量控制体系方面,忆联覆盖从设计到交付全流程管理,确保最佳的质量交付,其消费级存储产品千万级出货量AFR≤0.44%。在Top OEM的综合质量与技术服务排名中,忆联分别多次排名第一。
依托自上而下的质量组织,通过端到端质量管理体系与零缺陷研发流程,基于存储失效模型量产测试体系,面向客户质量改善体系以及内部全流程机制支持客户端质量满意度的追踪,忆联在构建业界最佳质量的道路上多措并举,为SSD品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全面的保障。
「夯实SSD中国市场」,国产品牌的崛起
随着笔记本、游戏机、PC、智能穿戴等领域的SSD应用普及,叠加数据中心、云存储、服务器等领域的应用驱动,促使闪存技术快速演进,也让中国SSD市场规模增长强劲。
当前,各行各业数据总量呈现出快速的增长,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的存储总容量将会突破113EB,这意味着未来将诞生更多的SSD应用,带来更大的SSD市场。其中,预计在2024年消费级SSD的出货量将有望超过3亿片。
同时,两会带来的好消息,组建成立国家数据局的重大举措,更加有利于数据、算法、算力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数字中国建设必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国家政策推动中国存储市场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国产SSD品牌的崛起。
凭借SSD领域数十年的坚守与创新,忆联在功能性、加速、可维护性、可靠性、安全和定制化等方面,为用户应用需求做了系列深度优化,不断撬动国内SSD市场格局。
从具体的市场表现看,忆联领先的背后与其构建生态体系优势,为用户带来更为贴心、接地气的市场与服务支持有着密切关系。
在与联想的密切合作中,忆联SSD产品大量应用在联想的主流高端机型上。2023年2月联想发布了新一代小新笔记本,其中不少型号标配预装忆联AM6A1 1TB SSD,凭借3800/3600 MB/s的顺序读写性能与300K / 550K IOPS的随机读写性能,一可为游戏玩家提供极致的性能支持,降低游戏延时,实现游戏高速加载,获得极致享受的乐趣;二可为商用办公人员带来更快的工作处理速度,轻松提高工作效率,享受高效办公体验。同时,小于3mWL1.2功耗,其发热量也相对较低,助力笔记本电脑散热优化,让运行更稳定。加上标配1TB的大容量SSD,非常适合对海量存储有着刚性需求、又对存储性能有着极高要求的重度办公人员和内容创作者。
忆联消费级产品高性能表现背后的技术积累
此外,忆联还加盟多家生态组织,增进行业交流与合作。目前,忆联已经加入了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ODCC)、绿色计算产业联盟(GCC),以及加入了NVM Express、openEuler、openGauss等技术组织。凭借端到端、自主可控的SSD全栈解决方案,忆联通过与数十家技术、行业及信创生态组织的开放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存储、数据中心、服务器、数据库等各类技术标准、产品规范的制定,不仅扩展了自身产品兼容生态圈,而且也进一步推动中国存储生态的升级与发展。
因此,在国产化SSD这个赛道上,忆联全生态布局,全线出击,全面创新,稳扎稳打,借助AM6A1引爆消费级SSD市场的同时,让业界看到了夯实SSD中国市场的有生力量。
从中可以看出,国产SSD品牌正在强势崛起,这种崛起不只是量的崛起,更是质的崛起。(by Aming)
- END-
你
怎
么
看
?
欢迎文末评论补充!
【全球存储观察 | 阿明观察 |科技明说】专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数据说话,带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复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