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行业独角兽三冲港股IPO了!
在国产疫苗行业持续升级转型的浪潮中,一家坚持技术创新的企业正蓄势待发。2025年7月24日,中慧生物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标志着这家成立十年的创新疫苗企业,在核心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初显成效后,迈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手握国内唯一获批的四价流感亚单位疫苗“慧尔康欣”,并建立了丰富的差异化研发管线,中慧生物的IPO进程是其巩固技术领先地位、拓展全球市场的重要战略举措,展现了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在高端疫苗领域的突破与雄心。
1、十年磨一剑的疫苗革新
2015年成立的中慧生物,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技术路径——亚单位疫苗。与传统裂解疫苗相比,该技术通过精准提取病毒表面抗原(HA/NA),剔除其他杂质,使抗原纯度提升至95%以上,显著提升了疫苗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了发热等不良反应风险。
中慧生物的核心产品“慧尔康欣”的卓越临床数据便是技术实力的最佳证明:针对H1N1、H3N2等四种流感病毒株的血清保护率均超89%,其中H3N2株保护率高达97.98%,远超欧盟70%的标准;接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至6.29%,显著优于对照组传统裂解疫苗(10.86%),为接种者提供了更安心的防护选择。
中慧生物并未止步于此。公司前瞻性地布局了三大核心技术平台。除亚单位技术外,中慧生物同步搭建人二倍体细胞培养、mRNA递送平台。中慧生物自主研发的纳米乳佐剂已进入专利审查阶段,性能优于国际主流产品MF59,可显著提升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
依托这些平台,中慧生物打造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13条差异化研发管线。狂犬病疫苗采用WHO推荐的“金标准”人二倍体细胞技术,避免动物细胞潜在致癌风险;24价肺炎结合疫苗(PCV24)瞄准婴幼儿及老年人市场;mRNA-RSV疫苗则针对60岁以上高风险人群。截至2025年,慧尔康欣仍是国内唯一获批的四价流感亚单位疫苗。
凭借“慧尔康欣”作为国内唯一获批四价流感亚单位疫苗的稀缺性和技术优势,该产品在2024年实现收入2.60亿元,同比暴增397.65%。公司正积极推进其儿童适应症(6-35月龄)的NDA申请(已获受理),并布局佐剂型疫苗以覆盖老年人群,致力于构建全年龄段流感防护解决方案。
2、红海突围,管线多元化的生死时速
2023年9月,“慧尔康欣”以319元/支的高价杀入市场,是当时裂解疫苗均价的3.7倍。凭借独家技术优势,中慧生物迅速覆盖全国30个省份、1100余家区县级疾控中心,2024年收入飙升至2.6亿元。
中慧生物深刻理解流感疫苗市场特有的季节性规律(销售主要集中于Q3),并积极优化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以应对挑战。公司正将募集资金的重要部分(8.4%)用于提升商业化能力,旨在提高产能利用效率,优化库存管理,并探索创新销售模式以平滑季节性波动。
面对行业价格调整趋势,中慧生物坚持其高品质、高价值的定位策略,坚信技术创新带来的显著临床获益(更高安全性、更优保护率)将赢得注重健康品质的消费者和医疗专业人士的认可。中慧生物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分散风险、寻求更大增长空间。
中慧生物的主要客户疾控中心的回款周期长达252天,远超行业平均的112天,2024年贸易应收款达2.8亿元,远超当期营收。但中慧生物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也有隐患,账面现金仅1.15亿元,却面临9.7亿元流动负债。
目前,市场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状态,国内已上市19款流感疫苗(9款四价),另有16款在研;长春所等企业正加速开发亚单位同类产品。赛诺菲等国际巨头也加入战局,进一步挤压市场空间。
面对单一产品依赖风险,中慧生物正加速推进多品类布局,但前路强敌环伺。包括人二倍体细胞赛道虽属蓝海,但国内仅2款上市产品。而中慧生物的带状疱疹疫苗直面GSK、百克生物的竞争;肺炎疫苗则需在6款已上市的23价多糖疫苗中杀出血路。中慧生物押注的24价结合疫苗虽具技术优势,但尚处早期阶段。
财务数据饭馆,据招股书显示,中慧生物2023-2024年累计亏损6.84亿元,2025Q1亏损再扩至8730万元。截至2025年3月,中慧生物的现金仅1.15亿元,而短期债务高达2.54亿元,偿债缺口明显。2024年中慧生物研发投入2.06亿元,占营收79%;2025的Q1研发支出达收入的112倍。
3、资本博弈,第三次IPO的背水一战
中慧生物的成长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持续认可。2019至2021年间,公司成功完成三轮融资,累计募资9.95亿元,B轮后估值达41.89亿元,投资方包括知名机构及地方政府基金。持续的研发投入(2023年2.83亿,2024年2.06亿,占营收比例显著)是其构筑技术护城河的必然选择,体现了公司对长期价值的坚定投入。
此次赴港IPO拟募资主要用于:63.6%投入核心产品开发及国际注册,加速拓展东南亚市场(菲律宾、泰国注册中),避开国内价格战;18.1%用于其他管线推进,为狂犬病疫苗III期临床输血;8.4%提升商业化能力,解决产能利用率与季节性销售矛盾。
对于中惠生物来说,如果此次IPO失败,将触发可赎回负债恢复条款(融资时承诺上市失败则恢复投资者赎回权)。这也解释了其为何在首次递表失效仅一周后即火速重递。
第三次递表充分展现了中慧生物管理层对实现公司长远愿景的决心与执行力,也反映了其对香港资本市场支持生物科技创新的信心。成功上市将为中慧生物注入强劲资本动力,加速其创新管线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
然而,中国的疫苗产业正经历深刻转型。二价HPV、三价流感等疫苗陆续纳入政府采购,默沙东九价HPV、GSK带状疱疹疫苗被迫降价。中慧生物的“高端化”战略面临根本性质疑:当免费疫苗成为趋势,消费者是否愿为技术创新支付溢价?
如今,中慧生物已经站在十字路口。账上仅存的1.15亿元现金,仅够支撑短期运营。其技术价值毋庸置疑,但能否在资本枯竭前实现管线协同爆发,才是生存关键。当资本耐心逐渐耗尽,这场始于技术理想的豪赌,终需在市场的铁律前交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