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船队扩容:中国石油的“蓝色粮仓”保卫战
创始人
2025-06-20 17:07:37
0

清晨的海风卷着咸湿的气息掠过上海外高桥码头,一艘银灰色的巨轮正缓缓靠泊——这是中国石油最近接收的第3艘17.4万立方米LNG运输船“昆仑号”。甲板上,工人们正忙着调试船底的液货泵,驾驶舱内,船长对着电子屏核对着从澳大利亚昆士兰出发的到港数据。

这幕场景,揭开了中国能源运输史的新一页:曾长期被韩国、日本船企垄断的全球LNG运输市场,正被中国石油用“造船+买船+合作”的组合拳撕开一道口子。当“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LNG作为“过渡能源”的地位愈发凸显,而运输能力,正是中国能否攥紧这把“绿色钥匙”的关键。

01 为什么必须“造自己的船”?被卡脖子的能源命脉

要理解中国石油为何突然发力LNG船队,得先看一组扎心的数据:2024年,中国LNG进口量达8800万吨,占全球贸易量的22%,是全球第一大LNG买家。但这些“海上天然气罐”里装的,90%的运输船却挂着韩国、日本国旗——全球前十大LNG船东中,韩国现代商船、日本商船三井占了7席,中国船企份额不足5%。

更关键的是,LNG船不是普通货轮。它要在-162℃的极低温下储存液化天然气,船体材料需承受“热胀冷缩”的极限考验;液货系统要杜绝任何泄漏,否则遇空气会瞬间汽化爆炸;甚至连船锚的设计都要考虑低温下的金属脆化问题。这种“技术壁垒+资金门槛”,让LNG船长期被称为“海上印钞机”——单艘船造价超2亿美元,建造周期长达4年,全球能独立建造的企业不超过10家。

过去十年,中国虽已成为LNG进口大国,却始终“缺船少舱”:进口LNG主要租用国外船队,运费受国际航运市场波动影响大。2022年欧洲能源危机时,国际LNG船日租金一度暴涨至40万美元,中国进口企业光运费就多掏了上百亿元。更尴尬的是,租船还得看“别人脸色”——曾有国内企业因运输合同条款争议,被外方船东临时“跳单”,导致价值数亿元的LNG滞留海上。

“没有自己的LNG船队,就像种粮大国没粮仓。”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一位负责人坦言,“我们不仅要买气,更要‘运得动、存得住、用得上’。”

02 从租船到造船:中国石油的“三级跳”突围

2023年,中国石油的一纸公告在航运圈引发震动:斥资120亿元订购4艘17.4万立方米LNG运输船,由国内沪东中华造船厂建造,预计2026年全部交付。这是中国石油首次大规模自建LNG船队,也标志着其从“租船为主”转向“造船+租船”双轮驱动。

但这并非心血来潮。中国石油的LNG船队扩张,早有伏笔:

第一步:借船出海,摸透“游戏规则”。 2018年起,中国石油先后与俄罗斯亚马尔LNG项目、美国切尼尔能源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同步租用中外合资LNG船(如与中远海运合作的“中能福石”号)。这些合作不仅保障了冬季保供,更让中国石油团队深入了解了LNG船的运营逻辑——从船型设计到航线规划,从液货管理到应急响应,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第二步:联合造船,突破技术壁垒。 2021年,中国石油与中船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国产大型LNG船”。沪东中华造船厂作为国内唯一具备LNG船建造能力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的“第四代17.4万立方米LNG船”采用了双燃料低速机、低温殷瓦钢焊接等核心技术,国产化率从30%提升至75%。中国石油不仅提供资金,还深度参与技术标准制定,甚至将部分船型设计需求“反向输入”造船厂——比如针对中国沿海航线的“浅吃水”设计,降低进港难度。

第三步:全球布局,构建运输网络。 除了自建船队,中国石油还通过“股权合作+战略联盟”扩大运力。2024年,其旗下中油国际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Petronas)成立合资公司,运营2艘16万立方米LNG船;同年,与卡塔尔能源签署协议,参与其“北气南下”项目的船队建设。这种“借船”模式,既快速补充了运力,又规避了独立运营的风险。

最直观的变化,是数据:2020年,中国石油自有LNG船仅3艘,年运输能力120万吨;2025年,这一数字将跃升至20艘,年运输能力超3000万吨——相当于每年多运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够北京用整整3年。

03 扩容的背后:不止是“运气”,更是“控链”

中国石油的LNG船队扩张,表面看是解决“运力短缺”,实则是争夺全球LNG产业链的“话语权”。

首先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2024年冬季,受寒潮影响,华北地区天然气日需求量暴增30%。以往,中国石油需紧急租用国外船队,但受限于船期和运费,部分用户不得不“限气”。如今,自有船队可根据需求灵活调度——比如“昆仑号”从澳大利亚昆士兰出发,18天就能抵达天津LNG接收站,比租船缩短5-7天;若遇突发情况,还能调用自有船队“顶班”,彻底告别“断供焦虑”。

其次是推动绿色转型的“加速器”。 中国石油的目标是2030年天然气产量占比提升至55%,LNG作为“清洁过渡能源”,是其增储上产的重要抓手。船队扩容不仅能降低运输成本(自有船队运费比租船低20%-30%),还能支撑“液来气走”战略——比如将进口LNG在沿海接收站转化为管道气,或通过LNG槽车运往内陆,形成“海气+陆气”的全国供应网络。

最后是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入场券”。 全球LNG贸易规则长期由“资源国(如卡塔尔)+消费国(如日本)+船东(如韩国)”主导,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却长期“缺位”。中国石油的船队扩张,本质上是用“硬实力”参与规则制定:比如推动“人民币结算LNG贸易”,目前其与卡塔尔能源的长期协议中,已有30%用人民币结算;再比如参与制定《LNG船安全操作国际标准》,将中国的技术经验转化为行业规范。

海上的“能源粮仓”,正在变“中国仓”

站在上海外高桥码头的观景台,望着“昆仑号”缓缓驶离,船尾的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这艘承载着17.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的巨轮,不仅是一艘运输船,更是中国能源安全的“移动堡垒”、绿色转型的“动力引擎”、全球能源治理的“中国名片”。

当中国石油的LNG船队从“跟跑”迈向“领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企业层面的商业布局,更是一个国家对能源安全的主动掌控、对绿色未来的坚定承诺。毕竟,在这场全球能源变革的浪潮中,“运得出、运得快、运得稳”的底气,才是真正的“硬核实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世界说】摩根大通:关税带来高... 中国日报网7月4日电 据美联社2日报道,摩根大通研究所(JPMorganChase Institut...
4连板创新药牛股,原因曝光! 【导读】塞力医疗发布股票异常波动公告,参股公司降压疫苗新药临床试验获受理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7月...
昆明璞域 ONE 首开登顶改善...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改善型需求逐渐成为市场主力的背景下,各大房企纷纷发力改善赛道。然而,如何在...
ETF互联互通“开闸”三周年 ... 2025年7月4日,ETF互联互通迎来“开闸”3周年。3年来,“ETF通”交易热度高涨,成交金额持续...
盛京银行拓展零售业务,2024... 瑞财经 严明会近日,盛京银行发布年报。从财报上看,盛京银行对公业务、零售业务均增长乏力。2024年,...
涉及低空载人飞行和驾驶员培育!... 7月4日,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合作交流会暨广州开发区低空产业对接会在广州黄埔举办。当天正值该...
华福证券53岁总裁黄德良升任董... 瑞财经 王敏 7月4日,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福证券”)发布关于选举董事长暨变更法定代表...
华为工程师卖毫米波雷达,年入3... 不跟巨头抢激光雷达,另辟蹊径做毫米波雷达。 作者丨 祝枝杉 深圳,又跑出一只未来独角兽。 近日,深圳...
盘中跳水量化背锅?机构:新规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7月4日讯(记者 敖玉连)7月4日,A股盘中跳水,市场部分声音将“锅”甩...
600962,重大资产重组!拟... 国投中鲁重大资产重组将注入国投集团优质资产。 以收购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子院”)...
冯来法已任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总经... 【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4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官网显示,冯来法已任国家能源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
中欧基金葛兰在管规模最大产品增... 中欧基金投资总监葛兰在管规模最大基金增聘基金经理。 7月4日晚间,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发布公告称,增聘...
芯动联科、惠而浦上半年业绩大幅... 今日焦点惠而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增559%左右 惠而浦公告称,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
钢铁电商平台寻找新故事:找钢集... 国内头部钢铁电商平台正在寻找钢铁之外的新故事。 7月2日,找钢集团-W(06676.HK)发布公告称...
一银行首任行长升任董事长! 7月3日,辽宁金融监管局发布一则任职批复,核准杨济时辽宁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2023年9...
斯迪克:股东金闯计划减持公司股... 每经AI快讯,斯迪克7月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持有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约1.55亿股,...
原创 从... 6月25日,广西自治区党委召开了一次特别的常委会扩大会议,地点在柳州而非首府南宁,主议题只有一个:举...
刘铭诚:7.4期货黄金原油震荡... 白天外出聚会,周五老外假期,应该就是个震荡行情收官了。晚间的涨跌预计不会很大,本周黄金高点3365,...
股票行情快报:确成股份(605...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7月4日收盘,确成股份(605183)报收于17.97元,下跌0.17%...
王家卫2380万豪宅难售,降价... 香港楼市如今前景难以捉摸,许多房产持有者,尤其是圈内知名人士,纷纷开始出售手中的物业,意在减轻持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