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基金于洋二度“清仓式”卸任!从业绩神话到争议离场
创始人
2025-07-04 12:23:11
0

近日,富国基金发布的两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在业内引发波澜。公告显示,旗下明星基金经理于洋因“个人原因”卸任其管理的两只产品——富国新动力灵活配置混合与富国阿尔法两年持有期混合。

卸任后,于洋在富国基金已无在管产品,这位曾被称为“医药股猎手”的明星基金经理,第二次以“清仓式”方式离开基金管理岗位,距离其2021年底重返公募仅三年多时间,引发市场对于明星基金经理职业路径、公募行业人才流动及业绩压力的深度关注。

卸任早有预兆增聘共管铺垫离场

值得注意的是,于洋此次“清仓式卸任”并非毫无征兆。今年3月以来,他管理的两只产品相继增聘基金经理。3月7日,富国新动力增聘林庆共同管理;6月7日,富国阿尔法两年持有也增聘张弘共同管理。公告显示,于洋卸任后,富国新动力由林庆继续管理,富国阿尔法两年持有则由张弘接手。

在基金行业,明星基金经理不再独自管理产品往往被视为离职前兆。这一变动引发了市场对于洋即将离任的广泛猜测,如今这一猜测终成现实。

从公募新锐到“二次折返”,医药王牌两度转身

公开资料显示,于洋的职业生涯始于2011年,其履历兼具“学术派”与“实战派”特质。作为南京大学生物制药学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硕士,他的专业背景为其在医药投资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证券行业,他历任第一创业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华创证券医药研究员,以及安信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

2015年11月,于洋加入富国基金,从高级行业研究员起步,于2017年10月25日开始管理首只公募产品——富国新动力灵活配置混合。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他管理的富国新动力灵活配置混合任期回报高达138.63%,年化回报39.48%,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一。他管理的富国精准医疗混合A更创下151.22%的任职回报纪录。

2020年6月,正值业绩巅峰的于洋突然卸任所有产品,“奔私”创立私募钦沐资产,出任投资总监。然而仅一年半后,他结束了创业之路,于2021年11月发布《给持有人的一封信》,宣布离开私募。在信中,于洋坦言,私募的绝对收益目标与自己的投资风格难以匹配,且运营事务占据太多精力。

2021年12月30日,于洋回归富国基金,重新执掌其代表产品富国新动力灵活配置混合。

业绩争议:回归后的“光环褪色”

然而,于洋回归后的业绩却不及市场期待。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卸任,于洋管理富国新动力的三年多时间里,累计亏损11.29%。他于2022年1月10日起管理的富国阿尔法两年持有,收益率也仅为1.26%,与其首次管理富国新动力期间138.63%的任期回报形成鲜明对比。

数据来源:Wind

在产品业绩下滑的同时,管理规模也大幅缩水。Wind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末,于洋的管理规模一度达到76.60亿元,但至2025年一季度末,规模已缩水至40.74亿元,近乎腰斩。

尽管于洋管理的两只产品近一年收益尚可,其中富国新动力近一年收益率达10.46%,在2327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920位,处于中游区间,但资金赎回压力却持续加剧。数据显示,该基金已连续4个季度遭遇净赎回,且近两个季度的赎回节奏明显加快。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份额缩减4.53亿份,2025年一季度再度减少3.38亿份,短短半年内累计缩水近8亿份。

公募人才生态的“留”与“流”

在业内人士看来,于洋的二次离任不仅是一位基金经理的职业转折,更是公募基金行业明星效应退潮的缩影。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达182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5%。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趋势反映出公募基金行业内外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剧、业绩压力增大、公司激励机制不足等因素导致部分基金经理选择离职;另一方面,个人职业规划调整、市场环境变化以及行业“去明星化”趋势也加速了基金经理的流动。

证监会早在《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引导基金管理人构建团队化、平台化的投研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投研人员占比和专业水平,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从公募基金行业来看,目前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的行动正在加速,一些基金公司也如上述证监会意见所言,更注重平台型、团队制的投研策略体系搭建。

“对于公募基金公司而言,随着行业规模不断壮大,投资市场环境变化加剧,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日益提升、新兴行业层出不穷、投资者的投资视野日益全球化等因素都对基金公司体系化的投研体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如何完善平台型、团队制等投研体系建设,通过投研的体系化运作,来提升投资标的研究覆盖深度和广度,以及对市场事件的响应速度,成为基金公司需要考虑的重点。此外,李一鸣强调,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人,如何优化自身的人才管理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也是基金公司应考虑的一大问题。

在基金经理“明星化”与“去明星化”的博弈中,如何构建更健康的行业生态,既考验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亦关乎数亿基民的切身利益。这场风波的后续影响,仍需市场与时间的检验。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刘铭诚:7.4期货黄金原油震荡... 白天外出聚会,周五老外假期,应该就是个震荡行情收官了。晚间的涨跌预计不会很大,本周黄金高点3365,...
股票行情快报:确成股份(605...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7月4日收盘,确成股份(605183)报收于17.97元,下跌0.17%...
王家卫2380万豪宅难售,降价... 香港楼市如今前景难以捉摸,许多房产持有者,尤其是圈内知名人士,纷纷开始出售手中的物业,意在减轻持有房...
银行盯上活体牛?数字孪生竟让生... 2025年,深圳数据要素改革深化政策落地,探索数据交易与收益分配机制创新;贵州一家工业企业以“生产工...
乐事无限全线焕新,以“醇香难挡... 有一种社交,叫零食主义。 回忆小学时代,小伙伴们围在一起传递时下最流行的糖果、饼干,友谊在慢慢加固。...
普华永道宣布任命新合伙人,致力... 北京, 2025年7月3日 —— 普华永道中国1宣布,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晋升23名新合伙人,该任命...
又一跨国巨头在穗设全球研发中心... 又一跨国集团在广州布局国际研发中心。7月2日,全球卫浴产品制造商骊住集团位于广州番禺的国际研发中心投...
百菲乳业四战IPO,资本市场是... 百菲乳业四战IPO,资本市场是否愿为水牛奶买单? 报送申请文件仅一周,上交所就正式受理了百菲乳业公...
原创 特... 一边是钢铁工人的饭碗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一边是记者的刁难和上级的政策要求,2011年,马科长在央视的镜...
增强内生动力 挺立中部“脊梁”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
【ESG动态】天和防务(300... 日前,华证指数公布了新一期(2025年4月30日)的ESG评级结果,天和防务(300397.SZ)获...
全市突破1000家! 据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消息 深圳离境退税正式上线电子退付渠道 全球入境旅客在深消费后 使用支付宝...
刚刚宣布:存在倾销,征收反倾销... 来源:商务部网站 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 7月4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34号...
格力不卷价格卷技术!格力市场总...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在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上,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一番发言引发行业热...
原创 距... 总有一天,14亿国人也能够过上美国人那样的消费生活,听起来这像是天方夜谭,但实际上近在咫尺。 对...
生物制品板块7月4日涨0.61... 证券之星消息,7月4日生物制品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61%,神州细胞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47...
充电宝召回引发倒闭?罗马仕回应... wumiancaijing.com / 最热的泛财经新闻,都在这儿了。 重要提醒!!!为防失联,请“...
21书评|揭开货币政策迷雾与全... 文/何平 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翻译《货币之手》的。这本书的原名叫《神秘之手》,恰好符合我作为一名货币...
反洗钱监管加码 10万元现金买... 为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遏制洗钱及相关犯罪,加强和规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