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假如中国生育率继续降低,当人口降至8亿时,日子会更舒服吗
创始人
2025-07-06 17:27:19
0

在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少了,人口数量这两年都开始往下走,很多人觉得,是不是人口太多了,资源才紧张,干什么都得挤,才这么内卷。

于是就有人琢磨了,要是将来中国人口减到只剩八亿人,人没那么多了,资源相对足点,日子会不会比现在更轻松自在,更舒服?

一、生育率亮红灯

关于生孩子的话题,大家听到的消息可能都不太轻松,根据2024年统计的数据显示,国家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得很低了。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头倒数第二,甚至可能比一些预测的数字还要低,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孩子数量离维持人口规模需要的水平差得远。

这种变化不是一天两天发生的,出生人口从2017年开始,已经连续七年往下走了。

之前想生二孩三孩的人差不多都生完了,加上愿意生的年轻人本来就少,生孩子主力年龄的女性数量也在不断下降。

除非有特别给力的鼓励政策,不然出生人口下降这个大趋势恐怕不太容易扭过来,当下这个生育率低迷的状况,确实让很多人心里有点害怕。

二、为什么不愿生不敢生

要说为什么现在大家不太想生或者不敢生孩子,原因其实很复杂,其中第一个就是观念改变,大伙儿的心思跟以前不一样了。

过去总说养儿防老传宗接代,觉得多生孩子是本分,也是保障,现在年轻人更看重自己,想实现个人价值,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生孩子这事,不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了,而是个选择题,还是必须是得慎重的那种,这就牵扯到下面第二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钱。

养孩子尤其是好好养,花销太大了,房子、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特别说教育,现在课外班、兴趣班这些支出太厉害了,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24年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养大一个孩子(养到17岁)的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6.3倍,在全球都算高的,比许多国家都高,仅次于韩国。

除了直接花钱,还有机会成本。特别是对女性来说,生了孩子照顾家庭,对工作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太大了,可能就得牺牲晋升机会甚至辞职,这损失不是一点。

所以种种原因加在一起,让很多年轻人面对生孩子这事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干脆就打了退堂鼓。

想扭转这个局面,光靠大家想开点或者克服一下肯定不行。

三、谁来解决这个大难题

面对生育率持续下降这个现实,国家层面的政策也在慢慢变化,专家们提出了不少主意,很多都相当实在,最直接的肯定是补助,要给生孩子的家庭补贴。

还有建议说,在税收、买房这些方面也给优惠,让大家有更多底气,光给钱还不够,还得解决没人带的问题。

现在的托儿所太少了,特别是0到3岁孩子的入托率特别低,很多家庭老人帮着带,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得大力增加普惠性的托育服务供给,让年轻父母能喘口气去工作,如果老人带孩子,也考虑给点补贴,是对他们付出的认可。

更重要的得把工作和家庭的矛盾解开,特别是保护女性的就业权益,不能让女性因为生孩子就在职场上吃亏。

看看别的国家,有的地方做得就好,法国就是个例子,他们鼓励生育很早,有一套很细致的补贴体系和多种多样的托儿服务。

各种保障让他们总和生育率在发达国家里算高的,德国也学北欧国家,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夫妻双方都带孩子,他们生育率也回升了。

反观亚洲这边,日本更是出了名的老龄化严重,国家也一直在想办法,可虽然也鼓励,但政策力度不够。

所以所谓国家做出调整,给大家打造一个大靠山,让大家敢生,能生,养得起。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努力了,人口还是继续减少,甚至降到八亿,日子会变成什么样?

四、人口减少会怎样

先说可能舒服的一面,人少了,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是人均资源变多。同样多的耕地、淡水、能源分到每个人头上多了,感觉手里更宽裕了。

交通和公共服务可能也没那么挤了,办个事排队不用那么久,在就业市场上,狼多肉少的情况可能也会缓解一些。

内卷或许能轻点,找工作没那么拼命了,而且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可能更容易享受到教育和资源的优惠。

但是人口减少的负面效应,显然比好处要多得多,带来的问题是劳动力不够用了。

制造业、服务业这些特别需要人手的行业可能就犯愁了,得花更多钱请人,这会让商品和服务成本增加,过去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建立起来的优势就没了。

即使有像人工智能,自动化这些技术来补,这也不是马上就能完全替代所有人工的,而且技术升级需要巨大的投入。

更麻烦的是养老和医疗,人口少了,但老年人比例肯定会大幅增加。

干活的年轻人少了,交社保的钱就少了,但领养老金的人多了,养老金体系压力会非常大。

老年人病痛多,对医疗的需求也高,但这会儿医护人员可能也少了,看病排队,医疗质量这些可能都会受影响。

教育资源可能也面临问题,小孩少了,学校硬件还在,可能出现资源浪费,一些农村学校可能得合并甚至关闭,这会影响教育公平。

所以人口降到八亿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到底好处更多还是坏处更明显,可能取决于社会能不能有效地应对人口减少带来的问题。

如果能通过政策调整、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把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消化掉,也许真能实现一个小而美的社会状态。

但如果应对不好,反而会非常艰难。

结语

生育率下降确实是个大难题,它带来了很多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拿出更多实质性的措施,也需要大家适应。

说到底未来日子过得怎么样,不是人口数量说了算,而在于我们如何一起努力,把问题变成机遇,让社会保持活力和韧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听说XX要带着整个团队来,我... 【导读】券业并购浪潮加速卖方人才“迁徙”、研究生态剧变 见习记者 舍梨 “听说XX要带着整个团队来,...
探索金融多领域应用 中财融通大... 中财融通大模型及上市公司研报智能体CUFEL-A7月5日在中央财经大学主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
17家企业现新进展:8家企业I... 《科创板日报》7月6日讯(记者 吴旭光)本周(6月30日至7月6日),科创板17家IPO企业现新进展...
002219,董事长被留置并立... 新里程7月6日晚间公告,收到公司董事长林杨林家属的通知,林杨林被太原市小店区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并立案...
重启与撤单并行,中小银行的上市... A股银行板块的上市进程已在沉寂中度过1200多个日夜,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登陆资本市场后,再无新...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AI... 7月6日,在高净值研究院主办的主题知识分享论坛上,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表示,AI创业正当时,创业...
骑行热催生新经济:一条线路带火... 央视网消息:如今,骑行已不再是单纯的出行方式,更是一种受追捧的潮流运动和解压方式。近期在北京,有一条...
全球电商行业AI应用研究报告2... 2024年,全球B2C电商销售额达到6.1万亿美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电...
凯德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博斯蒂克在法兰克福的讲话中,为近期火热的降息预期泼下冷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
浙江义乌—中亚国际公路运输(T... 中新网义乌7月6日电(董易鑫)7月5日,一辆满载出口货物的国际公路运输(TIR)车辆从浙江义乌出发,...
IPO雷达|扭亏或“昙花一现”...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梁佳彤 日前,据港交所官网,厦门瑞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为技术”...
002219,董事长被留置、立... 又见A股公司董事长被立案调查! 7月6日晚间,新里程(002219)发布重大事项公告,公司董事长林杨...
原创 中... 中美刚签字休战,美议员又借俄乌问题威胁对华加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特朗普会同意吗? 6月29号当天,...
原创 继... 柬埔寨政府近日与美国签署了一项非对等关税协议,双方约定对等执行49%的进口关税。 此事在东南亚地区引...
原创 李... 你有没有发现,一些看起来快撑不住的公司,突然就有了好消息? 比如富卫集团。 这家公司年年喊要上市,...
外媒:最后期限将至,石破茂表态... 【环球网报道】综合法新社等媒体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6日在接受一档电视节目采访时称,他不会在与美国的关...
2元一杯的瑞幸, 阿里系首次正... 金融界7月6日消息本周末美团、阿里饿了么开启外卖补贴大战,美团页面一度被抢到崩溃,以至于有网友调侃全...
碳汇交易借绿生金 生态资源变身...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福建宁德市周宁县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
炒港美股要交20%个税?专家称... 日前,有个人投资者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因投资美债美股,主动申报补交近60万元人民币税款的经历。 从其...
“酒都”宜宾上京记:签约超4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 北京报道 2025年以来,从上海再到北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