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始,一年一度的空调新冷年开盘动作,将会彻底消失或改弦易张。因为,新冷年开盘的行业价值与商业使命结束了,更多空调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激活手段。头部空调企业则必须要“快刀斩乱麻”带领更多的商家,与过去告别,加速拥抱变化!
蔡青 撰写
进入7月,2025年下半年家电市场争夺战的序幕迅速拉开,这也意味着属于传统空调企业和渠道商家的2026新冷年开盘节点,再次到来!
那么,很多空调厂商关注、关心的问题是:空调行业2026新冷年还能如期开盘吗?对于众多空调企业来说,2026新冷年的开盘还有意义和价值吗?如果完全放弃2026新冷年开盘,空调厂商还能做些什么?
对此,家电圈公开地说:空调行业2026新冷年开盘的现象将不会集中出现了。一方面,很多空调产业企业面向渠道的开盘、打款、压货操作,基本已经没有价值。主流空调企业正在加速直面一线市场的拥抱用户全域零售,日促成为常态,面向渠道商家的批发分销模式价值正在快速衰减。
另一方面,少数空调企业希望通过面向渠道商家的政策性开盘,可以收款和渠道压货,但是在一线市场上将面临“无商捧场”的尴尬局面,想要开盘却开不动,只能被迫躺平。越来越多的空调经销商,都不敢经常囤货了,习惯了“勤进快销”的经营模式。
从2024年开始,很多空调企业就没有专门启动2025冷年市场开盘。原因就两个:一个是想开盘的空调企业,在市场上没有商家前来捧场,硬开盘没有用,收不到款还要投入会议成本,不划算,就直接陷入市场的尴尬,最终不得不放弃;另一个是有实力开盘的空调企业,不希望再搞新冷年开盘的动作,而是加速推动所有线下渠道商家从批发分销思维向零售日促思维转型,选择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面对用户的终端引爆上。
所以,不少空调厂家就说:空调的新冷年政策性开盘,属于那个时代的产物,早就应该消失了。当时整个空调市场的渠道和营销,都集中于全国性、地方性代理商的层层分销、批发模式,通过政策性的市场开盘为空调企业提供“提前收款、渠道压货和市场抢夺”等商业价值。一旦市场遭遇持续性低迷和下滑,就会出现一批空调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关门歇业,甚至跑路。当然,不少空调厂商也会采取终端降价、渠道补差、打款补贴等方式,助力市场出货和商家减负。只是空调新冷年开盘的效果越来越差了。
最近10多年间,随着空调产业一轮新零售变革的全面开启,一大批空调代理商、分销商,相继转型为理货商、运营商,以及直营零售商,也有一部分直接变身平台的拿货商(倒货商)。这种变化的背后,正是空调行业的主要企业们正在加速推动一轮经营的新变革:渠道全面下沉、持续贴近用户;促销周期频率加速、日促成常态;经营全面数字化,仓储物流按照市场的半径进行布局;商家不再扮演囤货、回款等角色,必须要具备经营用户的能力、手段和体系。
新一轮的空调产业变革,看似大量的渠道代理商、批发商们生意受挫、商业空间消失,被迫转型搞零售、搞促销、搞经营用户;实则,最大的冲击还是来自空调行业的众多品牌商们,过去习惯了“货压出去、款收回来”,全年销售任务轻松搞定的产业“温床”,没有了。大家都需要主动转型,洞察用户需求和喜好,同时还要带动商家变革,才能拥抱市场和用户。
从代理分销、层层压货到直达用户、全面零售,这一转型对于空调产业来说,意味着延续近30年的“新冷年开盘”政策,正在走向历史的尽头。从2024年开始,到202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空调企业已经没有面向渠道商家的“冷年开盘”操作,更多聚焦于直营商家吹响持续性促销的冲锋号。
7月的空调行业,在所谓的销售旺季到来、局部高温带来的销售出货井喷、主流厂商的价格竞争恢复理性,是否会迎来新的转机?家电圈认为,接下来的空调市场,需要的不是转机与新机,而是直面用户的能力、体系和手段重构。对于空调企业和商家来说,当务之急不是新冷年开盘“吸款压货”,而是持续构建直面用户的日促体系常态化和持久化!
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