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龚进辉
想上市的风还是吹到了荣耀。
不知你发现了没,随着去年底荣耀完成股改,为IPO启动铺平道路,以及今年初高层大换血,其上市进程明显加快。今年5月底,荣耀CFO彭求恩透露,公司于2024年年底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已聘请相关机构并启动上市相关筹备工作。1个月后传来好消息,荣耀获上市辅导备案,辅导券商为中信证券,标志着荣耀开启上市之路。
本月初,彭求恩在回应荣耀上市最新进展时表示,公司上市有六个阶段,目前荣耀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即上市辅导。这一阶段将持续至少3个月,目前进展很顺利。他的这番表态,不仅给荣耀现有股东吃下一颗定心丸,看到套现丰收的希望,也让外界对即将成为公众公司的荣耀充满期待。
换言之,大家都很关心荣耀上市能否引爆A股市场,这不仅取决于其现有成绩,即核心手机业务,也与未来成长性密不可分,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才能持续获得投资者青睐。那么问题来了,荣耀能否用强悍实力叩开二级市场的大门,在资本严苛的眼光中证明自己?
荣耀拒绝借壳,想独立上市
回顾荣耀发展历程,从2013年底在华为体系内诞生,到2020年11月正式脱离华为,近7年光景,背靠家大业大的华为,上市从来就不是它的选项。但从2020年11月独立开始,换了“爸爸”的荣耀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也要兼顾股东的利益。
于是,上市成为荣耀必须考虑的一个严肃问题。不过,上市急不来,而它对上市也的确没那么急切,在有条不紊地按照固有节奏稳步向前。因此,你会看到,面对各种上市传闻,荣耀整体表现比较淡定。在宣布独立上市前,荣耀的“壳资源概念股”经历多轮炒作,且频繁在金融市场上掀起层层波澜。
早在2021年8月,波导股份被传与荣耀借壳上市相关。虽然该公司两次发布澄清公告称传闻并不属实,但3日内股价涨幅超过20%。而荣耀借壳天音控股的传闻,也曾直接助推天音控股股价数倍涨幅,作为荣耀的经销商和股东,天音控股一直予以否认。
此外,荣耀借壳上市的绯闻对象还包括深振业A、深城交、深纺织A等多家深圳国资系上市公司,均出现股价异动。其中,深振业A六个交易日内出现五次涨停、深纺织A十日股价涨幅超过40%。由此可见,不管上述公司有意还是无心炒作壳公司身份,只要与明星企业荣耀扯上关系,有利可图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2023年11月,荣耀前CEO赵明明确表示,借壳从来不是选项,肯定在中国上市。荣耀内部文件也指出,为实现公司下一阶段的战略发展,公司将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吸引多元化资本进入,通过首发上市推动公司登陆资本市场。至此,有关荣耀借壳上市的炒作至此偃旗息鼓,独立上市成为其唯一选项。
而为了上市,荣耀在吸引多元化资本进入上的确花了不少心思,也取得一定成果。2022年,荣耀新增投资方京东方、国信资本、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深圳国资后续选择再度加码。在确定上市的2024年,荣耀频频获得资本青睐,8月喜提中国移动投资,2个月后,中国电信、特发基金、中金资本旗下基金、基石旗下基金,以及代理商投资平台金石星耀等也投资荣耀。
据天眼查显示,截止2024年底,荣耀注册资本约322亿元,共有23家股东,涵盖国有资本、经销商、供应链、移动运营商、第三方资本等,阵容非常豪华,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荣耀能够快速崛起。同时,随着股东的不断扩容,荣耀董事会也发生一定的变化。2023年11月,代表深圳国资的原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晖出任荣耀董事长,意在推动公司上市进程,而此前担任董事长的万飚变更为副董事长,并在去年9月辞任副董事长。
进入2025年以来,尽管年初换帅风波不禁让人为荣耀前景捏一把汗,但好在团队士气和业务基本面还算稳定,尤其是荣耀在一片质疑、唱衰声中启动上市,且上市进展很顺利,非常振奋人心。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荣耀将上演上市敲钟的精彩戏码,这无疑是一场资本的狂欢,不仅李健、彭求恩等高管,甚至赵明都将实现财务自由,走上人生巅峰,也给早期股东提供一个可行的退出通道。
荣耀现状:手机基本盘承压
对于独立近5年的荣耀来说,上市无疑是一场大考,只有拿出过硬的成绩,才能获取资本市场通行证。独立之初,荣耀在国内市场的占比从巅峰时期的16.7%滑落至3%,但凭借从华为分出的研发团队,以及相对完整的供应链家底,荣耀不到4个月便恢复产品迭代节奏。
此后,荣耀在引入多元化资本和完善产品线两方面齐发力,并在股东天音控股和爱施德等经销商巨头的加持下,快速实现谷底反弹,可以与小米、OV等主流玩家掰手腕,跻身国内前三成为常态,勇夺第一也不稀奇。诚然,荣耀崛起与自身努力息息相关,但也与华为缺位天然创造的机遇窗口有关。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5G芯片一度供应极为困难,导致其成为唯一一个在5G时代卖4G手机手机厂商。而荣耀敏锐地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提供体验几乎一致的同类产品,被誉为“华为平替”,吸引一大批华为粉丝,为自身崛起奠定坚实基础。在我看来,荣耀这一策略很聪明,但无法长期持续,因为一旦华为满血回归,即便荣耀做到对华为的像素级参照,也未必能留住用户。
果然,2023年8月底,搭载麒麟5G芯片的华为Mate60正式上市,吹响了华为全面反攻的号角。彼时,舆论都在讨论,华为回归对哪家手机厂商的冲击最大?有人说是苹果,也有人说是小米,当然荣耀也被提及。其实,在华为Mate60上市之前,即2023年8月初,赵明便亮明自己的态度,他欢迎华为5G回归,“如果这个消息是事实的话,可能最开心的就是我和荣耀的很多小伙伴了。”
但事实证明,战力彪悍的华为是比苹果更棘手的对手,尤其是在溢价更高的高端市场,荣耀不可避免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份额波动。我注意到,华为国内市场份额,在2023年Q3开始加速增长,而这个时间节点,正是荣耀市场份额下降的起点。彼时,它以19.3%的市场份额强势登顶,此后便进入下滑通道。
2024年Q1-Q4,荣耀市场份额分别为17.1%、15%、14.6%、13.26%。其中,Q4排名更是跌至国内第五,可见其高光时刻非常短暂,而满血回归的华为,则稳居国内前三。面对这一残酷现状,估计赵明很难开心起来,可谓压力山大,而此时荣耀内部也不平静。因此,你会看到,今年1月,执掌荣耀近10年的赵明黯然离职,由前华为悍将李健接任荣耀CEO。
李健上任后,首要任务是稳定军心,不管外界怎么质疑、唱衰荣耀,自己内心足够强大才是关键。同时,他还尝试进行组织变革、打造的人才矩阵,比如4月在中国区启动“雄鹰计划”,以重构竞争力。因为在李健看来,业务长期做不起来,最终都是组织出了问题。
当然,荣耀以组织变革驱动竞争力升级并非朝夕之功,想要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太现实,长远来看是明智之举。这意味着,当你看到今年Q1(Canalys数据)、Q2(BCI数据)荣耀均跌出前五,沦为Others行列时,不要大惊小怪,代表荣耀面临的阵痛仍在持续,但并非不行了。相反,经过内部大调整和新品陆续登场,荣耀反而活得更好了,李健放言荣耀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重新回到国内前三。
的确,荣耀400系列、荣耀Magic V5的大卖,说明荣耀已重新焕发活力,那个能打的荣耀似乎又回来了。至于它能否在年底如期跻身国内前三,目前还不好说,毕竟华米OV都不好对付,让子弹先飞一会,时间自然会证明一切!
荣耀资本新故事关键在落地
目前,手机行业有两家上市公司,即2018年登陆港股的小米和2019年登陆科创板的传音。众所周知,“XX行业第一股”的故事在资本市场非常吃香,对于丧失“智能手机行业第一股”先机的荣耀来说,如果继续只讲智能手机的故事,那恐怕无法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必须换个角度讲好新故事。
据我观察,早在2023年11月,赵明便意识到这一问题。“(二级市场)荣耀没找到可对标的对象,因为荣耀所走的发展道路跟很多公司的选择都不一样。”显然,荣耀并不愿意在二级市场上为自己锚定具体的对标对象,因为这可能对其估值产生影响。只可惜,他没有坚持到带领荣耀上市,李健上任后,为荣耀包装出“AI终端生态公司”这一新故事。
所谓的AI终端生态公司,既有当下大热且代表未来的AI,也有极具想象空间的终端生态,涵盖手机基本盘和各种IoT设备。而它正是荣耀“阿尔法战略”的核心,即荣耀致力于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为此,未来5年,荣耀将投入100亿美元,发力AI终端技术、生态系统和合作伙伴关系,为人类潜能释放注入新动力。
我认为,荣耀新故事还算性感,加上大手笔投入彰显决心,的确能吸引到投资人,但关键在落地,即只有让投资人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最终用脚投票。目前,无论是狭义的AI手机还是广义的AI终端,均处于起步阶段,AI并未成为驱动用户购买的主要卖点。
而被寄予厚望的AI应用,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将大模型技术集成到具体应用中,比如常见的语音摘要、智慧搜索、图片编辑等纯功能类应用;二是让AI深入到底层操作系统,使其具备更强的感知、推理能力,以支持更加复杂的操作;三是在第二种基础上,将AI能力嵌入到硬件、服务,甚至第三方服务中。不难看出,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越是进入深水区,对AI技术和生态的要求就越高。
对于荣耀来说,无论是2016年发布的荣耀Magic内置Magic Live系统,还是去年赵明用YOYO智能体下单2000杯咖啡,均已证明其AI底蕴深厚。其实,自去年开始,荣耀便不遗余力地押注AI,但AI技术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顶尖人才储备和深厚技术积累,即便荣耀不差钱、狂招人,能否在短时间内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AI技术和产品,仍存在不确定性。
同时,荣耀想要构建完善的AI生态,需要与众多合作伙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协调各方利益与资源,整合难度大,且生态建设周期长,这无疑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而AI时代的加速到来,使AI成为手机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倒逼荣耀在转型过程中必须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给其试错空间十分有限,否则可能错失市场机遇。
说白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荣耀转型之路注定充满艰辛和变数,短期不可高估,长期不可低估。换言之,荣耀阿尔法战略机遇大,挑战也大,只有真正落地才是王道,这直接关乎其上市估值和成长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