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外交部消息,印度外长苏杰生将于7月访华,先赴京与王毅会面,再出席天津上合外长会,这是其五年来首次访华。苏杰生此行时机微妙。当下美国特朗普政府正急于与印度达成贸易协议,甚至在关税上做出重大让步。原本美国计划对印度征收26%的关税,如今不仅将基准定在20%以下,还允许双方在最终协议中继续协商关税水平,这一“特权”此前未有国家享受过。
特朗普和莫迪(资料图)
特朗普的让步,一方面是急需一份协议来证明其贸易政策成效,毕竟此前多个协议未能敲定,关税生效日期一再推迟;另一方面是想稳住印度,避免因关税问题影响“印太战略”,尤其是印度近期在金砖组织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这让美国担忧其可能冲击美元霸权。印度在与美国的博弈中似乎占了上风,但这并未让其停下与中国接触的脚步。
此次苏杰生访华,稀土供应是绕不开的话题。作为全球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印度汽车产业高度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尤其是永磁体。多家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已发出警告,若永磁体短缺问题无法解决,8月初多条生产线可能中断。中方虽不会取消稀土出口管制的大政策,但不排除在实际操作中对符合条件的印度企业放宽政策,这需要双方在会谈中进一步协商。
苏杰生(资料图)
更重要的是,此次会谈可能为莫迪后续访华铺路。8月底天津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和9月3日北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都是莫迪可能出席的场合。若他能出席,将释放出印度改善对华关系的强烈信号。但印度需要向中国解释其在多边机制中的立场。过去印度在上合、金砖等组织中多次唱反调,比如上月青岛上合防长会,印度因“未谴责克什米尔恐袭”拒签声明。中方不希望一个半月后的天津上合峰会上再出现类似情况。
印度在金砖组织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却又在其他议题上与成员国分歧明显,这种矛盾的态度需要给出合理说明。印度国内对莫迪政府的外交政策也有质疑。有识之士批评其拖金砖和上合后腿,认为这两个组织是新全球治理体系的核心,符合国际秩序多极化趋势,而印度的做法与之相悖。印度一方面想在“全球南方”争夺主导权,另一方面又靠拢美国“印太战略”,这种左右摇摆的外交让其陷入困境。
特朗普(资料图)
苏杰生的访华,是印度平衡外交的一步棋。在美国那里得到让步后,印度希望通过与中国改善关系,提升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议价能力。既不想彻底倒向美国,也不愿与中国交恶,试图在大国博弈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过,中印关系的改善不会一蹴而就。印度国内的意识形态偏见、殖民思维残留,以及其在中美之间待价而沽的心态,都是潜在的阻碍。
但此次苏杰生访华带来的积极势头值得珍惜,双方若能在具体议题上取得突破,将为中印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苏杰生的算盘,既是为解决当下印度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为印度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寻找更有利的位置。而中国则希望通过此次会谈,让印度在多边场合展现更多建设性态度,推动中印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前进。接下来的会谈成果,将直接影响中印关系的走向,也牵动着地区乃至全球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