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大会上,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副秘书长黄伟宏宣布,《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指引(2025版)》正式发布。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指引(2025版)》正式发布 本报记者 乔翔/摄
黄伟宏表示,《框架指引》明确了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是以无人驾驶航空器基础设施为主,同时兼顾了传统通用航空基础设施构建的原则,包括传统设施与新型设施衔接的系统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型航空器运行及相关业态的实用性,低空新型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发展的有机融合协同性,人工智能及低轨卫星等新技术在低空经济领域应用的创新性。
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在大会现场获悉,《框架指引》构建了多级指标体系,划分为低空空管基础设施、低空起降基础设施、低空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及低空应用场景配套基础设施等4个一级指标,相应又细分了21个二级指标,明确了研究方向与建设发展的路径。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将按计划每年度对框架制度进行评估,根据建设实践持续优化调整,欢迎并支持相关各方基于框架指引的实践成果,共同参与具体技术规范的编制发布工作,共同为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引领作用。”黄伟宏说。